心肌缺血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药物与辅助检查24教你怎样大致识别
TUhjnbcbe - 2022/6/23 14:15:00

心电图;改变

介绍几种心电图的异常改变的识别,预示的疾病和临床诊断的意义。

心脏在收缩和舒张时会产生微弱的生物电流,这种电流可以传到人体表面,心电图就是通过机器监测心脏这种周期性变化所产生的电流变化,以连续曲线形式记录下来的图像就叫心电图。

心电图有五个波段:一为P段代表心房除极波;二为PR段,代表心室除极波,如有延长是发生传导阻滞;三是QB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波,如出现问题可能是束支传导阻滞、室内传导延迟等;四为ST段,观察心脏是否有缺血,无论高或低都是异常;五为T波,为心室复极波,观察心脏是否有异常。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心电图改变的识别方法:

1.窦性心律

在心脏右心房上有由特殊细胞构成的小结节叫窦房结,正常的心脏跳动是从这里发出的,这是“心脏起搏点”。窦房结每发生一次冲动,心脏就跳动一次,称为“窦性心律”,是心脏正常的跳动。

窦性心律包块窦性和心律,窦性是指心脏跳动从窦房结开始,心律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是由于窦房结发出冲动后引发心脏肌肉出现收缩的活动。

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是由窦房结不规则发出激动时,引起心脏收缩节律的改变,出现跳动过快、过慢或不规律,称为心律失常。一般没有症状,如果两次心跳间相差较长时,可能有心悸的感觉。多为生理性原因,如剧烈运动、情绪波动、劳累情况下出现,不需治疗。病理性的有合并心肌缺血的症状,但并不代表一定有心脏病。

2.P波的改变

代表心房的收缩波,前半部为右心房,后半部为左心房。

(1)P波时限延长见于左心房或双心房扩大,见于风心病、扩张型心肌病等;不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见于冠心病、高血压、高血钾、洋地*过量等。

(2)P波时限变窄见于房内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减退。

(3)P波振幅增大、减小都可以见于心房的病变如心房颤动。

(4)P波尖而高耸,多见于肺部疾病的患者。

(5)P波变宽或呈现双峰显示左心房增大;P波异常增高为右心房增大。

(6)如果没有P波,可能是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

3.PR段的变化

P波后是PR段,代表心房到心室除极所需的时间,如延长是心率下降,房室传导阻滞。缩短主要见于预激综合征、或窦性心动过速等。

4.QPS波群的变化

PR段后是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的过程。可以直观、快捷的对心血管疾病进行初步诊断,在分析诊断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中,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QRS波群电压增高见于室性早搏、心室肥厚、左右束支阻滞;见于心包积液、急性心梗、心肌病等;增宽表示束支传导阻滞、室性早搏、电解质紊乱等。

5.ST段的改变

是心电向量的复极过程,可以判断病人心肌的状态,观察心脏是否缺血。ST段改变是诊断冠心病的因素。

(1)ST段降低见于心绞痛、冠心病、心肌炎、心室肥大。

(2)ST段升高可能是心肌缺血、心梗、心包炎等。

(3)ST段缩短见于高钙血症。

(4)ST段延长常见于低钙血症。

6.T波的改变

T波是心电图五种波型之一。代表心室复极时的电位变化。有T波的低频、T波倒置、T波高尖及T波双峰等。T波低频和倒置。

(1)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见于心肌缺血。出现在年轻人,如有胸闷不适等症状,建议以后再复查。

(2)T波高尖见于高血钾症,低平见于低钾血症。

(3)有的人休息不好,也会出现T波的改变,不是病理性的,可自行消失。

7.Q波的改变

心电图QS的起始段出现较深、较宽的波形称为Q波,Q波是心电图的第一个负向波。看到异常Q波时,首先想到是否有心肌梗死,但不一定都是心肌梗死,如心肌病、克山病。也有如肥胖、妊娠心脏位置发生改变,这时也会出现位置性Q波。

6.QT间期

延长见于心肌炎、心肌病、低血钾、低血钙;缩短见于高血钙、高血钾、洋地*效应等。

心电图只是心脏的电血变化,诊断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其它辅助检查,如心脏彩超和心肌酶谱的检查,综合判断心血管病的情况,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李掌青年医药院校毕业,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五十余年,经验甚丰,教训亦有,每天与大家分享。

悠哉隐士

让我们一起健康!

1
查看完整版本: 药物与辅助检查24教你怎样大致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