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在我国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增长趋势,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已成为严重的健康问题。
急性心肌梗死也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是因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发生率及死亡风险较高,且急性心肌梗死呈进行性发展,病情复杂,危险因素较多,治愈可能性低,患者需终身进行治疗、干预。
02
危险及诱发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般有高血压、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血脂异常、吸烟、肥胖、缺乏运动、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增髙、高龄、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患者一般有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史。急性心肌梗死—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节高发,与气候寒冷、气温变化有关。剧烈运动、劳累、创伤、情绪激动、精神紧张、饱餐、急性失血、出血、发热、心动过速、感染性休克等引起心肌耗氧增加都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
03
发病机制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原因究其本质就是心脏自身供血渠道因各种原因阻塞,失去供血的心肌仍旧工作,耗氧不断增加,进而出现供氧和需氧失衡,导致心肌坏死。综上,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分别是心脏内血液灌注量减少,心肌供氧不足,心肌耗氧增加。
04
急性心肌梗死的分型
2012年公布的《第三次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将心肌梗死分为以下5种类型:1型是自发性心梗,由冠脉斑块破裂、裂隙或夹层引起冠脉内血栓形成的缺血性心肌梗死;2型是继发性心梗,继发于心肌氧供需失衡(如冠脉痉挛、心律失常、贫血、呼吸衰竭、髙血压或低血压)导致的心梗;3型是指疑似为心肌缺血导致的心源性猝死,或怀疑为新发生的心电图缺血变化或新发生的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致心源性死亡;4型是指PCI或支架血栓相关所致的心梗,包括球和支架植入过程;5型是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关的心肌梗死。
05
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多样,随梗死面积的大小、部位、发展速度和基础心脏功能情况等有不同的表现,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典型的疼痛症状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性疼痛,并且向左上臂、颈或颌部放射,持续时间常超过10-20min,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难以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甚至有濒死感。部分患者疼痛部位不典型,个别患者无胸痛症状,还有一些患者以呼吸困难、心律失常、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为原发临床表现。
06
关于诊断
现在主要通过体格检查、心电图、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超声心电图、冠脉CT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术等方法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但需要注意的是诊断时要与心绞痛,主动脉夹层,急性肺动脉栓塞,急性心包炎,重症心肌炎,急腹症进行鉴别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日常注意事项
1?本病发作急性期12小时内,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家属不宜频繁打扰休息。
2?若无并发症发生,24小时后可在床上适当行上肢活动,以不觉劳累为度。若病情稳定,72小时后可于床旁短时间站立,之后逐渐转化成步行。
3?饮食注意清淡易消化、低脂饮食,控制血脂,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发生,若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还应控制血糖,低盐饮食。强调植物性食物,比如地中海饮食,多食水果、蔬菜、全谷类、豆类和坚果,少食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和钠,其有助于控制体重、血压和胆固醇。
[1].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38(03):-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