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四时养生养生小贴士请收好
TUhjnbcbe - 2022/6/1 13:56:00
白癜风的危害 http://m.39.net/pf/a_4591208.html

季节养生是我国传统养生的重要内容,在养生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有悠久的历史和系统的思想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在中医实践中被大量运用,指导病人日常疾病的预防及相关治疗。《*帝内经》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有寒、热、温、凉的四时气候,自然万物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指出人的预防保健和疾病康复必须顺应自然,应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根本,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1]这些,都是中医药学中的时令物候基本观念。中医药学中的节气时令物候观念,是基于“天人相应”这个基本观点而来的[2]。四季养生总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四时五脏养生法提倡:春季养肝、夏季养心、长夏养脾、秋季养肺、冬季养肾。

冬季暖气太足,易积聚内热,温病学有言:“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始:伏热随天地升发之气而起,易发生口渴、少汗,骨节烦疼,咳嗽多痰等症。禁忌大热、大寒。春季人体血液及激素水平都处于相对高峰期,易发非感染性疾病: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3]。饮食需避免大热、大寒,注意食物的阴阳互补,寒热均衡促使体内阴阳平衡。

人体生理特点:春季肝气主令,春应五脏之肝,属木,应五气中的风,人体阳气升发于外。

春季阳气初升,应摄入升而不散,温而不热,不过用辛热升散之品。女子易伤春,男子易悲秋。

重在戒怒:春应肝,在志为怒,怒伤肝,注意养肝,协调肝的阴阳平衡。可以吃些补肝益肾、疏肝理气的中药如枸杞、桑葚、当归、天麻、佛手、玫瑰花等,在春季饮用菊花茶、薄荷水可以起到清除肝热的作用。

《*帝内经》日:“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疲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夏季万物生长发育,夏应心,夏季心火相对旺盛,立夏后,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在养心。“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令于心,故为君主”“心主神,为神明之用”。夏日温度升高,极易烦躁不安,心火过旺,好发脾气。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情绪和躯体可通过神经与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情绪波动起伏,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起居、饮食稍有不慎,就会诱发各种疾病,从而影响健康。特别是老年人,由生气发火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4]。

人体生理特点:夏季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形成阳气外盛内虚的状态。最宜进行冬病夏治,使人体阳气得自然界阳气之助。夏季养阳、养心,长夏养脾,宁静聚气养心神。神要静养,形要动养。夏季养阳原则:减苦增辛养心调肺,减甘增咸养脾调肾,保护胃肠。

冬病的范畴:呼吸系统疾病(老慢支、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慢性咽炎、阳虚易感冒等)、消化系统疾病(脾胃虚寒、慢性腹泻、肾虚腹泻等)、运动系统疾病(寒性关节炎、风湿病、中风后遗肢体活动障碍)。可食用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5]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荷叶、莲子、山药(滋阴秋冬季节更宜)忌食膏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酸涩辛辣、性属温热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

秋季草木衰败,万物肃穆,易燥邪伤人。《*帝内经》日:“秋三月,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秋季宜养收,要以和为贵,少辛增酸,秋季宜养肺,养阴润燥。秋季属阴,七情属悲,素有男子悲秋的说法,男子属阳,易与秋冬的阴气相感,易悲伤。秋后邪气郁肺,稍不慎则会使老年人旧病复发,最常见的有咳嗽和腹泻。

人体生理特点:秋季人体肺气主令。秋季主气为燥,称为“秋燥”。燥邪伤人,出现燥象。饮食宜清淡为主,百合、银耳、山楂、山药等药食同源建议食用。

冬:冬季,万物收藏、潜沉,阳蓄阴浮,人体的肾气相对旺盛,《*帝内经》日:“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冻,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多。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痰厥,奉生者少”。

人体生理特点:冬三月,人体的阳气入里,阴气至盛。形成阳气相对盛于里而虚于外的生理常态。将一定能量贮存于体内,以备来年春生夏长。《*帝内经》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可见冬季藏精能减少春季温病的概率。老年人稍受寒邪,即会出现外寒内闭、腹胀喘满,汗出亡阳的危急症候。

冬季重在养藏,冬季补肾,减咸增苦,冬令进补,重在养阴,补肾温阳,固本培元。饮食可以偏向温补入肾如:枸杞、龙眼肉、海参、蛤蚧等。若常感四肢无力、精神倦怠、语低声微、动则汗出,属气虚,可选服人参、*参、太子参、五味子、*芪、白术等益气药物。若面色枯*、头晕眼花、少气失眠、耳鸣心悸,多属血虚,可选服龙眼肉、阿胶、当归、熟地、白芍、等养血药物[6]。

参考文献:

[1]薛小虎,徐丽芳.《*帝内经》四时养生理论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17(92):.

[2]段阿里,鞠宝兆.基于《*帝内经》中“天人合一”思想探讨四时养生[J].辽宁中医杂志,,46(11):-.

[3][1]刘绍贵.芒种养生顺时令,应气候[J].中医健康养生,,(06):24-25.

[4]南凯.时令节气话养生“立夏”与“小满”[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05):64.

[5]刘绍贵.芒种养生顺时令,应气候[J].中医健康养生,,(06):24-25.

[6]南凯.时令节气话养生“立冬”与“小雪”[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11):64.

往期精彩

药师医师共进步——郑州九院药学部组织开展学习研讨会

消除安全隐患保障临床用药——郑州九院荥阳院区药房开展药品安全检查

市郊常见中草药:春暖花开时,一起到郊外采药吧

春季过敏,用药需注意这6点

郑州九院发热门诊自助药房上线

“疫”无反顾“药”担当——郑州九院助力抗疫连夜为老人送药

统筹:樊星

供稿:陈媛媛万伟霞

编辑:*敏

核稿:杨祎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在看给我一个小心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时养生养生小贴士请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