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是一种比较高发的疾病,并且一般出现在中老年人的身上,心肌缺血,顾名思义,就是因为心脏的供氧减少,导致心肌代谢出现了问题,所以才会造成心脏异常的一种疾病。
心肌缺血发病之后,患者往往会出现气短、胸闷,恶心、胃痛等症状,对患者身体造成不小的危害。想要保护我们的心脏健康,医生建议大家,养成4个好习惯,心脏更健康。
心肌缺血是怎么形成的?
No.1
一些心血管疾病,例如高血压,冠动脉疾病,会导致心脏供血减少。或者是冠动脉狭窄,导致血液流通不畅,引起心脏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
No.2
一些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或者情绪的波动引起身体的疾病,会对血管产生一定的影响,会影响血液的流动。
No.3
一些代谢废物没有被及时的排出,留在血管中堆积,导致血液流动缓慢,引起供血障碍。
心肌缺血有什么症状?
1
吃饱或是受凉之后出现胸痛
在饱餐一顿之后,常常会有心悸的感觉,特别是在冬天,经过寒冷的风吹之后,也会有胸痛的发生。
2
运动后感觉喘不过气
在剧烈运动之后,常常感到胸闷,不过在休息过后会有明显的缓解,这也是心肌缺血的一个主要的表现。
3
用力排便时气急
心肌缺血时,在排便过程中,如果过于用力,或是在夫妻房事当中,感到心慌的话,也是比较常见的症状。
4
活动之后出现全身的疼痛
比较典型的疼痛就是发生在头部、腿部和牙齿的部分,当心肌缺血后是会有这种情况发生的。
5
精神紧张后闷痛
在劳累或是精神比较紧绷的时候,患者会有胸骨后的闷痛感,并且比较紧绷,这种痛会延续到左肩部,时间在5分钟左右。
养成4个好习惯,心脏更健康
饮食健康
在平日的饮食上应该减少摄入高盐、高脂肪的食物,保持饮食清淡。做到营养均衡,坚持常吃粗粮、蔬菜,补充体内的膳食纤维帮助稳定血管健康。
补充水分
经常补充体内的水分。多喝水不仅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缓解血液变得粘稠,还可以提升血管内多余杂质的代谢效率,降低血管的负担,帮助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预防心肌缺血的严重后果出现。
控制情绪
一定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尽量不要频繁发脾气。想要心脑血管疾病保持健康,平时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过度劳累。
适当锻炼
适当的运动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心肌缺血患者要注意运动不能过量。
温
馨
提
示
如果发现有心肌缺血的症状比较严重,医院就诊,日常生活中注意做好护理,对疾病的治疗也是有帮助的!
血液净化慢病干预重症干预家庭健康管理规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