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
TUhjnbcbe - 2022/4/16 18:13:00
尽管已采用最佳口服药物治疗,慢性心衰患者可能也会出现急性失代偿期心衰,短期使用正性肌力药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症状,但也可能会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心肌缺血,增加发生心律失常和死亡的概率。与传统的正性肌力药物相比,左西孟旦是新型的Ca2+增敏剂,增强心肌收缩力,不显著增加心率,且对血管有一定的扩张作用,降低外周阻力,增加心输出量而心肌耗氧不显著增加。在最新的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中,提出了急性心衰患者不常规推荐正性肌力药物,除非患者的SBP90mmHg且有低灌注证据且标准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使用正性肌力药物,以改善外周灌注和维持终末器官功能(IIb类推荐,证据级别C)。SURVIVE研究是一项针对9个国家和地区的75个中心急性心衰(Acuteheartfailure,AHF)住院患者的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研究。将AHF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以随机、双盲、双模拟方式接受左西孟旦或多巴酚丁胺单次输注。先给予左西孟旦负荷量6~12μg/kg静脉注射(10min),然后以0.1μg·kg-1·min-1持续输注50min,在耐受的情况下,输注速率可增加至0.20μg·kg-1·min-1,持续23小时,多巴酚丁胺的最低输注速率为5μg·kg-1·min-1,最高输注速率可达40μg·kg-1·min-1。主要研究终点:天全因死亡率,次要研究终点:31天全因死亡率。研究结果:当根据既往是否有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病史和基线时是否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人群进行分层时,Cox比例风险回归曲线显示两组在31天及天的全因死亡率没有统计学差异,CHF/左西孟旦组的全因死亡率低于CHF/多巴酚丁胺组,在治疗的第5天(3.4%vs.5.8%;HR=0.58,95%CI:0.33-1.01,P=0.05)和第14天(7.0%vs.10.3%;HR=0.67,95%CI:0.45-0.99,P=0.)的全因死亡率有统计学差异。对于输注药物前24h内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n=),左西孟旦组在第5天的全因死亡率显著低于多巴酚丁胺组(1.5%vs.5.1%;HR=0.29;95%CI:0.11-0.78,P=0.01)。与多巴酚丁胺组相比,左西孟旦组在24小时内B型利钠肽水平下降幅度更大,并持续至第5天(均P0.)。研究结论:与多巴酚丁胺相比,左西孟旦在降低短期全因死亡率方面可能更具优势,尤其是在入院时已发生AHF、既往CHF病史或者目前正在接受口服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患者中。尽管有证据表明左西孟旦在早期降低了BNP水平,但在长期随访期间全因死亡率没有统计学差异。表1.指南推荐级别表2.患者基线资料表3.主要、次要和出院后全因死亡终点

图1.31天全因死亡风险

图2.天全因死亡风险

图3.亚组分析(既往是否有CHF病史)

图4.亚组分析(是否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

图5.BNP水平变化

文献来源:

1.Mebazaa,A.,etal.,Levosimendanvsdobutamineforpatientswithacutede

1
查看完整版本: 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