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ldquo伪性改善rdquo心电
TUhjnbcbe - 2022/2/10 12:16:00

李大妈今年76岁,有高血压病史多年,这段时间频繁感觉左胸前区发作性闷痛,每次持续几分钟~10多分钟,有时伴有上腹部饱胀不适、恶心,严重时呕吐,医院住院治疗了一周,病情也没有多大起色,上个星期,其女儿带着部分检查结果来门诊咨询,心脏彩超提示心肌肥厚、主动脉瓣及二尖瓣轻~中度返流;心电图示I、aVL、V3~V6导联ST段轻度下斜型压低、T波倒置(图1),这一表现倒是符合左心室肥厚的心电图改变。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临床表现,最终建议患者做一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家属决定转来我院诊治。

?

上周日下午,患者住进我们心内科病房。说巧不巧,病人刚住上院没多长时间就再次发作左胸疼痛,当时是晚上6点多钟,值班护士迅速给病人做了心电图(图2),咋一看,心电图也没有什么ST段压低、T波倒置等“心肌缺血”的改变,如果你压根就不知道患者平常的心电图表现,你会以为这是一份正常的心电图,根本不会想到这是急性心肌缺血的表现!然而,如果将这份心电图(图2)跟平素患者没有症状时做所的心电图(图1)作一下对比,你就会发现患者没有胸痛时心电图表现ST-T异常,而胸痛发作时心电图反而貌似“正常”,实际上,这一貌似“正常”的心电图才是真正的“急性心肌缺血”的表现,为了突出、强调这一现象,心电图学特地将这种情况称之为“伪性改善”。这种情况的发生大多数系患者某支冠状动脉的一过性痉挛所致,根据李大妈心电图上的改变,我们推测与冠状动脉的前降支痉挛有关。含化硝酸甘油后病人症状很快缓解。之后再做心电图又恢复到以前的ST-T异常(图3)。

??

没想到,隔了一天后的上午,李大妈再次发作胸疼,急做心电图又出现了“伪性改善”的心电图表现(图4)。李大妈说,这段时间,左胸痛有时发生在清晨和上午,有时发生在晚间,都是不活动的状态下突然发生的。根据李大妈的发病特点来看,图1、图3才是患者心电图的“常态化”表现,而于胸疼发作时记录到的心电图(图2、图4)虽看上去“正常”,但此时胸导联V3~V6的T波直立、高尖则恰恰是由于前降支突然痉挛而致急性“透壁性”心肌缺血所表现出的损伤性改变,故而将此称之为“伪性”改善,也有人干脆称之为“假性改善”。至此,李大妈的病情已基本弄清楚了,我们据此诊断为“变异型心绞痛(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治疗方案也进行了调整。

?

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接下来我们按原计划给李大妈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左侧冠状动脉及分支管壁不规则,前降支近中段仅有轻微的狭窄性病变(图5、图6),但右冠脉近段狭窄比较重,最重处狭窄可达95%(图7、图8),足以够上植入支架的标准了。不过,根据冠状动脉分布与心电图的对应关系,右冠状动脉的狭窄还真与住院后的两次“心绞痛”发作无关,前面说过,两次心绞痛发病应该是前降支血管痉挛所引发的。如果右冠状动脉植入支架,只能解除右冠状动脉狭窄所导致的心肌缺血,并不能解决左前降支冠脉痉挛引起“心绞痛”的问题,这一点如果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一旦植入支架后患者仍有心绞痛发作,很容易招致病人及家属的误解,这一点从以前别的大夫那里是有过深刻教训的。恰巧,患者的儿媳妇当时也在导管室外等候,她说她父亲当年也是我抢救过来的,我们很相信医生。其实,我还真没回忆起来她父亲的事,可能是我记忆力不好忘却了。不管怎么说,有了这档子事,与家属的沟通反倒顺畅了好多,家属对我们的治疗方案表示同意和理解。

????

就这样,李大妈的右冠状动脉植入了支架(图9、图10),同时接受钙拮抗剂、长效单硝酸异山梨酯的规范抗冠状动脉痉挛治疗。患者又住院观察了3天,然后就出院了。

??

反观这个病例,如果我们不全面掌握患者的发病特点,不注意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的“细枝末节”,不充分分析心电图表现与冠脉血管供血的对应关系,治疗方面仅植入支架而不注重抗冠状动脉痉挛药物的应用,则极有可能造成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失误,导致误诊、误治!因此,临床工作中多观察、勤思考,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伪性改善rdquo心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