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湛雅莎-医院
3
实验性缺血性J波
临床资料表明,缺血性J波是心肌缺血的超急期心电图改变。同时,动物实验的结果表明,实验性心肌缺血也能引发缺血性J波。(一)整体动物的缺血性J波图2-4-11是实验犬发生急性心肌缺血前后的心电图。A图是犬心肌缺血前的对照心电图。将犬开胸充分暴露心脏后,应用滑线将心脏冠脉的前降支近端(第1对角支发出前)结扎,使冠脉前降支血流在近端中断进而制造急性心肌缺血的动物模型。B图是冠脉前降支近端刚被结扎时记录的心电图,箭头指向心电图新出现的J波,其位于QRS波之后,该J波在各个胸导联均可见到。C图记录的时间比B图仅晚1min,两图相比,C图中缺血性J波虽然变小但仍然可见,而令人瞩目的是ST段出现明显的抬高。图2-4-11三份心电图的动态改变证实,缺血性J波这种心肌缺血时超急期的心电图改变。其持续时间较短,而ST段拾高可能紧随其后而来,使不显著的缺血性J波不被注意而被掩盖。图2-4-11实验性缺血性J波在我们一系列的整体动物实验中,不论实验动物的大小(犬或大鼠),均能诱发缺血性J波,其特点表现为:①发生率∶结扎冠脉后心电图连续记录的结果表明,缺血性J波的发生率高达50%;②受累的冠脉:不论结扎右冠脉还是前降支都可引起心电图这种改变;③出现的导联∶缺血性J波出现的导联相对广泛,与心肌缺血区域的导联一致或范围更广;④发生和持续的时间∶结扎冠脉造成急性心肌缺血的同时或紧接其后就能出现缺血性J波,也有出现时间稍晚者,缺血性J波可能持续很短时间就明显变窄、幅度变低甚至消失;⑤部分实验性缺血性J波出现后很快实验动物就发生致命性室颤而导致猝死。(二)离体心肌的缺血性J波(1)离体心肌的急性缺血∶年,我国旅美科学家严干新在研究心肌中层M细胞电生理特征时,开创性地制成了带有灌流动脉的犬心室肌楔形组织块的电生理模型(图2-4-12)。该模型中,持续的组织灌注使心肌块在一定的时间内良好生存,漂浮式玻璃微申极可同时记录心肌外膜。中层及内膜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还能记录心外膜不同部位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以及心室内膜与外膜之间的跨室壁心电图。借此模型,可以全面、同步观察不同部位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相关的心电图QRS波、J波、ST段的形成及变化,为研究体表心电图的细胞电生理机制提供了全新手段。在离体的、有动脉血供的犬心室肌楔形组织块上,制成区域性心肌缺血的模型十分容易,缺血发生后,在不同的时间,能记录到不同层次、不同部位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跨室壁的同步心电图。(2)急性心肌缺血与缺血性J波∶①实验性心肌缺血发生后,在透壁性心肌缺血组,全部犬I??电流介导的心外膜心肌细胞动作电位2相的穹顶丢失(图2-4-13A);②约50%的动物(7/15)缺血发生3~9min时诱发了室颤,并伴显著的ST段抬高;③缺血严重部位心肌细胞(出现RonT室早的部位)动作电位的1相幅度和I??电流的密度显著升高;④犬的急性区域性心肌缺血∶在缺血区I??电流增强,其介导的穹顶丢失形成缺血部位跨室壁的心内膜、心外膜动作电位的显著不同;⑤心外膜不同部位动作电位时程存在明显的差别(图2-4-13B),造成心外膜的不同部位存在2相电位差,这是发生2相折返及室颤的基质。(3)离体心肌急性缺血实验证实∶心肌缺血可引起超急期缺血性J波的出现,其与心外膜心肌细胞I??电流的增强和动作电位1相切迹的增大相平行,这是跨室壁复极电位差增大的结果,同时心外膜不同部位之间也存在电位差。总之,整体动物和离体心肌的实验都证实,急性心肌缺血可引起缺血性J波。-未完待续-来源:《新概念心电图》第4版主编:郭继鸿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点在看,让更多人看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