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妇幼杏林中医节气话养生大暑
TUhjnbcbe - 2021/8/11 19:49:00

07.22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北半球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正值中伏前后,在每年7月22—24日之间,太阳位于*经度。“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而大暑表示天气炎热至极。

大暑三候

#1

■腐草为萤

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古人认为,萤火虫乃腐草所变,萤火虫又名“烛宵”、“耀夜”,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在静夜里穿梭时,其实凉爽的秋已经不远了。

#2

■土润溽暑

天气开始闷热,土地也很潮湿。溽是湿,大暑时,湿气浓重,湿热令人难耐。东汉刘熙的说:“暑是煮,火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气极脏,也就称‘龌龊热’”。

#3

■大雨时行

大暑时节,因湿气积聚而时常大雨滂沱,经常有大的雷雨。

大暑养生要点

1.大暑养心

中医中季节和五行五脏是对应的,夏季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大暑气温过高本来就容易使人烦躁,精神紧张,心理、情绪波动起伏,加上高温使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对于有冠心病、高血压的患者容易加重病情,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故以“养心”为重。

大暑“养心”首先要做到让心静下来,而听悠扬的音乐、看优美的图画,或钓鱼、打太极拳等缓慢运动,都有利于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此外要有充足的睡眠,作息上符合当季需要。愉悦的心情是夏天养生的良药。

2.大暑祛湿

在中医学中,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黏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大暑时节人们易受湿热邪*侵袭,人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脘胀满、肢体困重等现象。

中医理论认为祛湿当给邪以出路,多通过发汗和通利大小便的方法祛湿。夏季炎热,人体汗出较其他季节多,这是人体对环境变化作出的正常反应,也可看作是人体对气血阴阳平衡的自主调节,是人体自主祛除体内湿邪的一种方式。

因此,不应该刻意制止出汗,如长时间吹空调风扇,贪食生冷、汗出后即可洗冷水浴等。但汗出也不是越多越好,若汗出过多,容易耗伤阳气,造成对体内湿邪运化能力下降,反而加重湿邪,出现疲乏无力,头晕困倦等症状。

所以,汗出应有度,以全身微微汗出为宜,同时切莫汗出当风,贪图生冷。如果汗出较多,当及时增加饮水量。

大妈

大暑节气我们可以调理身体吗?如何调理比较好呢?

我院中医内科团队为大家推出“节气推拿”、“节气艾灸”来为大家调理身体。

邓医生

大妈

啥是“节气推拿”、“节气艾灸”呢?

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二十四节气时人体内在的阴阳受到自然界天地阴阳之气升降变化及消长的转折影响,结合自身的体质特点,采用特定经络穴位以推拿、艾灸的方式,帮助身体来适应大自然的变化规律,最大限度来调动体内的潜能,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抵御以及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增强抵抗力的作用,减少生病的几率,所以节气推拿、节气艾灸显得尤为重要。

邓医生

节气推拿

节气艾灸

节气推拿、艾灸适应症

(虚寒性疾病)

1、消化系统疾病(胃炎、消化不良等)

2、呼吸系统疾病(易感人群、各种鼻炎、支气管炎等)

3、亚健康调理(免疫力低下、易感人群、)

4、疼痛疾病(脊柱、关节、筋肌等问题)

5、其他疾病:心悸、失眠、痛风、结节、囊肿等疾病。

(以就诊后医生医嘱为准)

节气推拿、艾灸最佳时间:

节气前三天

节气当天

节气后三天

除了推拿和艾灸,

还有食疗来相助!

↓↓↓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也是人体心脏负荷最大的时期,因此大暑应注意养心,保持心静。另外,大暑气温高,地湿上升,湿热交争困于脾,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精神状态不佳,容易引起食欲不振、不思饮食、恶心、头晕乏力等症状,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清热化湿、保健脾胃。如绿豆、薏米、赤豆、山药、白扁豆、冬瓜等食材,同时食用应季蔬菜水果为宜。还可适当吃点苦瓜、苦菜等苦味食物,中医理论认为“苦能燥湿”。上述食物不仅可以燥湿,还清热祛火、清心除烦,对湿邪化热导致烦躁、易怒有治疗作用。

也可适量泡些花茶,花茶芳香,中医理论认为“芳香化湿”,茶还可通利小便,使湿邪随小便而排出体外。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中医内科

我院中医内科是以“预防保健为主”,慢性病、常见病的治疗调理为辅的“纯中医治疗为特色的二级专科门诊”。

预约方式:

1
查看完整版本: 妇幼杏林中医节气话养生大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