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预防缺血性心血管病,从一次评估开始
TUhjnbcbe - 2021/7/10 9:29:00

(图片来源:千图网)

缺血性心血管病(缩写ICVD,以下简称ICVD),包括冠心病事件(Coronaryheartdisease)和脑卒中(stroke),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生率与年龄及生活方式有很大关联,如何及时地评估发病风险并进行干预成为了预防ICVD的重要措施,于是《ICVD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应运而生,具体如下:

一、评分、求和

ICVD的发病率与年龄、身材、生活习惯等息息相关,我们应按照上图勾选出符合自己现状的得分项,然后进行求和,算出总分。例如一个50岁的男性,血压/90mmHg,BMI为25kg/m2,血清总胆固醇5.46mmol/L,吸烟,无糖尿病,则其评分、求和为:年龄50岁=3分,收缩压mmHg=2分,BMI为25kg/m2=1分,总胆固醇5.46mmol/L=1分,吸烟=2分,无糖尿病=0分,评分求和为3+2+1+1+2+0=9分。

二、查询

根据自身评分、求和后的分数,在“绝对危险评估”表中查询自己的风险值。例如,上一个50岁男性的例子,我们算出他的得分为9分,那么对应的发病风险就是7.3%。我们可将<5%风险的人群归为低危人群;5%~9.9%风险的人群归为中危人群;≥10%风险的人群归为高危人群,则上述例子中的男子属于中危人群。

三、比对

图表中还给出了“ICVD10年绝对危险度参考标准”,可以将自身评估的风险进行比对。例如,上一个50岁男性的例子中,我们最后得出其患有ICVD的风险是7.3%,属于中危人群,而“ICVD10年绝对危险度参考标准”中,50岁男性的最低风险仅为0.7%,平均风险仅为2.6%,对比之下,该男性ICVD的发病率比平均水平还要高出近3倍,不得不说还是比较高的。

四、改善生活方式

我们通过上面50岁男性例子的评估可以发现,其吸烟、年龄、较高的胆固醇以及较高的BMI均是使ICVD发病率提高的因素,其中年龄的增长是我们无法左右的,但是戒烟减脂、适量运动却是我们可以做到的。根据不同危险程度的人群其改善方式也不尽相同。

1.低危人群:此类人群的改善方式主要以减少评估得分项为主,例如戒烟限酒、降压降糖降脂等,通常应在3~5年的改善后重新进行评估。

2.中危人群:此类人群除上述低危人群的改善方式外,还应适量锻炼,如“三高”控制不理想,可在医师指导下适量进行药物干预,通常应在2~3年的改善后重新进行评估。

(图片来源:千图网)

3.高危人群:此类人群仅靠生活方式的改善比较难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医院进行治疗(通常是服药),通常在1-2年左右就要进行重新评估。

以上就是如何简单快速的进行ICVD自我风险评估,大家在了解自己是什么风险水平的同时,也要着手改善生活方式,消除危险因素,降低ICVD发病率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预防缺血性心血管病,从一次评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