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SARS-CoV-2)感染主要累及呼吸系统,还可损伤其他各个系统,尤其是心血管系统,以心肌损伤最常见。心肌损伤在COVID-19住院患者中的发病率约为7.2%-40.9%,在重症和死亡患者中更为常见。
COVID-19相关心肌损伤的机制COVID-19相关心肌损伤的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SARS-CoV-2可能会通过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直接入侵心肌细胞。ACE2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起负向调节作用。SARS-CoV-2与ACE2的结合可导致ACE2表达下调,RAAS激活,进而导致器官损伤。同时ACE2作为膜蛋白,与SARS-CoV-2结合可能会导致TNF-α和Ras-ERK–AP1通路激活,造成心肌纤维化和损伤。其他因素,如心肌氧供需失衡、微血管内皮损伤、凝血异常和细胞因子风暴均在COVID-19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共同导致并加重心肌损伤。COVID-19相关心肌损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总的来说,COVID-19相关心肌损伤的临床症状并不特异。胸痛可能提示心肌损伤的发生。约13%的心肌损伤患者出现胸痛症状,而在无心肌损伤的患者中只有不到1%。COVID-19相关心肌损伤的心电图表现与心肌缺血类似。据报道,有10例心肌损伤患者因心电图示ST段抬高被初诊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但冠脉造影及影像学检查均无异常。影像学上,虽有心肌损伤患者心超发现室壁运动异常或射血分数减低的报道,但这些异常表现更多源于基础心脏病,心肌损伤本身并无特征的影像学改变。病理上,心肌损伤患者的心肌组织内出现了灶状心肌纤维溶解和脂滴形成,伴随着主要分布在血管周围的灶状纤维化。除此之外,还发现大量CD68阳性、直径大于20μm的巨噬细胞浸润。心肌内巨噬细胞中发现了SARS-CoV-2病*颗粒,但目前为止没有病*在心肌细胞内复制的证据。根据公认的心肌损伤诊断标准,COVID-19患者,出现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cTNI/cTNT)升高超过第99百分位上限,排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即可诊断为COVID-19相关心肌损伤。心电图、影像和病理上的异常发现均有提示价值,但非诊断必须。COVID-19相关心肌损伤的治疗COVID-19相关心肌损伤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和支持性治疗。COVID-19患者多处于高凝状态,有选择的预防性抗凝治疗至关重要。预防性抗凝可有效降低DIC患者和D二聚体升高患者的死亡率。在药物选择上,为避免与抗病*药物和抗生素产生药物相互作用,非口服抗凝优于口服抗凝药物。良性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多继发于心肌损伤或交感系统兴奋,大多不需要特殊处理。而恶性心律失常重在预防。很多治疗COVID-19的热门药物,如氯喹、阿奇霉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均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因此对于有长QT综合征、不明原因晕厥史和心源性猝死家族史的患者,应慎用以上药物。曾有报告推测,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会促进COVID-19病情恶化,所以感染者需停用ACEI/ARB。然而目前多项大型国际性回顾性研究已证实,使用ACEI/ARB的感染者与未使用者的预后并无不同,而终止长期服用的ACEI/ARB的风险不容小觑,不建议停药、换药。预后作为一种常见并发症,心肌损伤会严重影响COVID-19患者预后。心肌损伤是COVID-19病情恶化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院出现了心肌损伤的患者死亡风险是无心肌损伤患者的6.6-26.9倍。老年、合并慢性基础病的患者更易发生心肌损伤。且一旦发生心肌损伤,有基础病的患者的死亡率远高于无基础病的患者(69.4%vs.37.5%)。来源:EurJHeartFail.Jul19.doi:10./ejhf..Onlineaheadofprint.编辑:昕亚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