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河南首例心脏支架患者和大夫22年后再聚首
TUhjnbcbe - 2021/3/13 9:38:00

上周收治的两位患者,可以说非常具有代表性:一位是心电图正常,患者说没事,我说有问题,结果检查确实心血管狭窄95%!另一位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我说没问题,结果检查确实心血管正常。

那么为什么心电图检查和最终的真实结果不一样呢?是心电图不准确吗?那么为什么医生还给患者做心电图?如何才能准确地判断冠心病,心血管狭窄,以及心肌梗死呢?

病例1:57岁,张先生

张先生,做了心电图正常,但是还是不舒服,于是找到我,经过详细询问后,给出判断,属于典型的心绞痛,必须住院检查治疗。当时张先生还半信半疑,觉得我在忽悠,但张先生确实反复难受,于是就勉强住院了。造影检查心脏大血管狭窄95%,已经非常严重的狭窄,后植入支架一枚,出手术的时候,张先生一直给我竖大拇指!

张先生的心电图之所以正常,那是因为张先生做心电图的时候,正好没有发作不舒服,那么这时候做心电图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正常的。可是心电图正常并不能排除心脏病,尤其张先生最近发作性胸痛,每次5分钟左右,同时伴随胸闷憋气出汗,休息的时候就会发作,最近不敢上楼,不敢走快,一走快一上楼就会加重胸痛。这属于典型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如果不积极正规治疗,会有心肌梗死风险以及猝死风险。

后来的造影也证实我的初步诊断,所以说心电图正常并不能排除心脏病,必须结合患者的症状。

病例2:45岁,陈女士

陈女士,做完心电图,有人告诉她是心肌缺血,开了好多药,陈女士非常担心,后托人找到我,我经过详细询问,告诉她没有冠心病心肌缺血,放心吧。可是陈女士还是非常担心,因为有人非常笃定地告诉她就是冠心病心肌缺血,最近她都睡不着吃不下,听人说做造影能查清楚,要求住院造影。我说没必要,但陈女士执意住院造影,最后没办法还是住院了。

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心脏血管完全正常,没有狭窄,排除冠心病。这下陈女士才放心,把所有的药物停掉,说自己这下可以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了。

陈女士没有典型的胸痛或胸闷等等心绞痛的表现,只是偶尔有点后背针刺样疼痛,每次1秒钟。这肯定不是心肌缺血冠心病等表现,一般都属于神经性。但她做完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于是有人就借题发挥告诉她是心肌缺血冠心病,让她吃药。

心电图就算是有所谓的心肌缺血的表现,也不能根据单纯一份心电图就诊断冠心病。必须结合患者的症状以及病史,高危因素,以及多次心电图的比较。多次给陈女士复查心电图并没有动态变化,且陈女士没有心绞痛的表现,没有三高以及抽烟酗酒肥胖等等高危因素。那么就可以排除冠心病,就算不放心,也不用直接做造影,可以做一个运动试验,或冠脉CT就能确诊,而不需要直接造影。

但有人打着造影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而滥用造影,这样不合适,因为造影是有创检查,有风险。

医生如何判断冠心病或心肌梗死?

一个心血管医生,要诊断冠心病或心肌梗死,首先是要看症状,比如有没有心绞痛的表现,如果有典型的心绞痛表现,那么基本上就可以初步诊断冠心病心绞痛了。

如果要进一步确诊,可以做运动试验、冠脉CT或冠脉造影检查。

但如果症状不典型,那么可以直接做运动试验或冠脉CT检查,而不一定做心脏造影;如果是非常典型的冠心病,可以直接做造影,因为造影的同时不但能发现问题还能解决问题。

至于心肌梗死的诊断,一般是3个因素满足2个就能诊断:

持续超过15分钟的心绞痛症状;

心电图有典型的ST段抬高;

肌钙蛋白或心肌酶升高。

也就是这3条符合2条就能诊断心肌梗死。

总之,心电图检查是服务于医生和患者,是要医生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才能诊断有没有冠心病,而不是单纯靠一份心电图就确诊或否定冠心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1/3/13 9:38:00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721/4429412.html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我国临床著名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77291.html

“22年前,高传玉教授给我放了全省第一个支架,现在身体还很好……正是这么多年他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我才能活到今天。我每年找高院长复查,按时吃药,要想长寿,就一定要听大夫的话!”

1月16日,医院冠心病一病区,86岁的张老太太见到高传玉后,高兴得不停地和这位多年的老朋友说着心里话。

医院副院长、全国知名心内科专家高传玉教授仔细为她查体后发现,张老太太血压控制得不错,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等检查也正常,高兴地对她说:“您的生活习惯很好,医嘱也遵照得非常好,保持下去,一定能活到多岁!”

一位是实施河南省首例冠脉支架手术的大夫,一位是接受河南省首例支架手术的患者。时隔22年再聚首,两个人同框合影,镜头记录下这个珍贵的瞬间。

年冬天,那时的张老太太64岁。她正在家里看报纸,却突然感觉胸前区疼痛难忍,紧接着大汗淋漓。幸亏女儿在家里陪着,她赶紧拨打急救电话,救护车及时把她医院。

当时,接诊的医师,正是年轻的高传玉医生。经过检查,患者心电图ST段明显压低、心肌酶升高,药物治疗效果不好,这是典型的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导致的非透壁心肌梗死,急需开通血管,缓解症状和改善预后。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高传玉教授建议,需要在心脏的冠状动脉植入一枚支架。

往心脏里安支架?对患者和家属来说,这可是闻所未闻的事情。

张老太太和儿女表现出深深的顾虑。在当时,第一代裸金属支架刚传入中国不久,河南尚无治疗先例,还没有人接触过这个新生事物。

上世纪九十年代,冠脉介入技术在全球刚刚兴起,当发达国家和我国北京、上海等个别城市应用先进的介入治疗技术时,我省在这个领域仍是一片空白。

年,医院派到医院学习冠心病介入治疗。两年多后,高传玉带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冠状动脉血管成型技术、冠脉内支架术、旋磨术、心肌激光打孔等回国。

张老太太的病很急很重,幸运的是,此时的高传玉刚刚学成归国。医院和高传玉医师的高度信任,家人最终同意了手术方案。

手术非常顺利。高传玉在前降支近端置入一枚支架后,患者心肌缺血症状立即缓解。这是河南第一例独立完成的冠脉支架植入术,张老太太成为河南首位接受冠脉支架植入的患者。

从0到1,河南省长期无法自主开展这一技术的历史一去不返。中原人民跟上了世界冠心病治疗技术的发展潮流,河南的冠心病患者从此告别了重病等死的境地,救治水平一跃进入全国前列。

从那时起,张老太太全家就和高传玉教授结下深情厚谊。也是从那时起,“遵医嘱,听大夫的话”的观念,就根植在张老太太的心中。

张老太太退休前,从事的是档案管理工作。康复出院后,张老太太的生活更加自律了,每天读书看报、早睡早起,没事就整理整理房间。她是个完美主义者,地板和茶几必须一尘不染,衣物和家具等必须规整到合理的位置。

她严格遵守医嘱,少吃甜品和油腻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按时服用抗凝、降压、降脂药物,把各项指标都控制到正常水平。如果感觉到不舒服,她医院,找高传玉教授,做全面检查,不断调整药物。

这样的美好生活度过了17年。年,已经81岁的张老太太再次突发胸前区疼痛。疾病发展速度如同暴风骤雨,原本生活能够自理的张老太太很快出现了走路困难,甚至卧床不起。医院再次找到高传玉。

心血管造影发现,老人前降支中段放置的支架虽然已17年之久,但一直稳妥地发挥着重要作用,血流始终畅通。但是这次老人右冠状动脉出现了多处狭窄,狭窄程度达90%以上。高传玉教授再次带领团队为老人实施介入手术,用两枚支架解决了问题。

(年6月7日,患者二次手术出院)老太太恢复得很快,她高兴地说:“我的病又治好了,还避免了开刀做大手术,以后啊,我还好好听大夫的话,按时吃药,定期复查。”

这二十多年以来,张老太太每医院,找高传玉教授调整调整药物。如今的张老太太已经有86岁高龄,身体状况仍然不错,得益于医疗技术、家庭和睦,还有她“教科书”般的自我健康管理方法。

多次心绞痛,张老太太为何每次都能化险为夷?

除了专家过硬的技术水平之外,患者对医生的充分信任和对治疗方案的高度依从性也是重要因素。面对疾病,医患双方是“同盟*”,只有医患双方共同配合,积极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谨遵医嘱,听大夫的话,就是张老太太的长寿秘诀。

医院预约挂号预约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南首例心脏支架患者和大夫22年后再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