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人群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现状
心血管病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导致死亡人数达万,占总死亡的40%以上,也是伤残和寿命损失的重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指临床明确诊断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稳定性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等。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是主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分列我国单病种死亡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二、我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1.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是指在心血管事件发生之前,通过控制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降低心血管临床事件发生风险的预防措施。实践证明,一级预防措施可有效延缓或避免心血管事件发生,从而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生发展和临床事件的上游措施,是心血管病预防的基石。
3.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流行,具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人数快速增加。除需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外,此类患者大部分需进行药物治疗,增加其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关键。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虽然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的流行和危险因素的防控有所改善,但距离健康中国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心血管病一级预防面临巨大挑战。
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总体建议
(推荐意见/推荐类别,证据级别)
通过多学科合作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Ⅰ,A
通过医患沟通确定适当的干预策略/Ⅰ,B
评估与患者健康相关的社会相关因素,保证心血管病预防干预措施能够执行/Ⅰ,B
一、概述
《指南》强调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防控应以团队合作为基础,以患者为中心,以医患沟通为手段,充分评估患者的社会相关因素,结合患者意愿,制定合理、有效、可行的个体化干预策略。
二、支持证据
1.通过多学科合作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2.通过医患沟通确定适当的干预策略:
3.评估与患者健康相关的社会相关因素:
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总体风险评估是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决策的基础/Ⅰ,B
对18~75岁的成人,推荐采用基于我国人群长期队列研究建立的“中国成人心血管病一级预防风险评估流程”进行风险评估和危险分层:糖尿病(年龄≥40岁)或LDL-C≥4.9mmol/L[或总胆固醇(TC)≥7.2mmol/L]或慢性肾脏病(CKD)3/4期直接列为高危;不符合上述高危条件者评估ASCVD和总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55岁且10年风险为中危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