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在严密的防范下虽局部反复,但总体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很多省市每日确诊及死亡人数不断减少,甚至出现「零增长」,但正如北京市卫健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所说:「零增长绝不意味着『拐点』到来,警惕一松,功亏一篑。」因此目前仍处于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我们仍不可掉以轻心,应避免出行和聚集,以降低感染机会。
此时正值冬春交替,本身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同时,有研究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易感染病*,40%的确诊患者同时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且感染后病情发展迅速,预后不佳,病死率是无基础疾病患者的11倍。因此,应特别重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高风险人群,他们怎样才能更安全地度过这一特殊时期?
心血管病患者尤其易感COVID-19
新型冠状病*与SARS病*很大的一个不同点就是易感人群的差异。SARS的易感人群多为青壮年,而COVID-19的易感人群为多为中老年人,患者中位年龄约为59岁,这也意味着这些中老年患者会有更加多的基础疾病联合。
事实的确如此,近期一个90例病人的调查研究中,有50%的患者有慢性疾病,而这其中的80%都是心脑血管疾病。另一个例病人的研究也能印证,这其中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比例占了17%,比第二名的糖尿病高出将近一倍。
新型冠状病*(-nCoV)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冠心病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存在可能使患者免疫力有所降低,既是病*感染的易感因素,也是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nCoV感染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心血管系统:①低氧血症②炎症③应激/焦虑④ACE2正是由于上述潜在的作用机制,-nCoV感染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系列影响:
//高血压
///
对于高血压患者,由于应激和焦虑等导致的儿茶酚胺升高,以及ACE2途径的影响等,可导致血压升高,但同时由于潜在的摄入不足、发热、出汗等,导致容量不足和电解质紊乱,同样可以引起血压下降;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需要严密监测血压水平,去除影响血压波动的诱因,必要时调整药物治疗。
//冠心病
///
既往有冠心病患者,在应激、炎症等状态下都可以导致斑块稳定性下降,并且在减少氧供的同时增加耗氧,从而加重心肌缺血;因此,积极的纠正低氧血症和炎症状态,控制过快的心率和稳定血流动力学至关重要,长期的二级预防药物仍应坚持。
//心肌损伤和心功能的影响
///
对于既往心力衰竭的患者,任何的感染都可能引起心衰加重,因此预防显得格外重要。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
//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
///
由于上述诸多机制,在冠状病*感染时,可能出现包括快速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性颤动)和缓慢性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尤其是既往存在心血管疾病基础的患者需要更加提高警惕。
心脑血管疾病或高危患者的建议
对于已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切不可放松自我管理,需遵循医嘱规律服药,切不可随意停药,停药会导致心血管事件风险显著增加。美国心脏学会(ACC)临床公告指出:在疫情大范围爆发期间,心血管疾病患者应严格接受指南指导的斑块稳定药物治疗,包括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I类药物和阿司匹林,遵循个性化原则。对于未患心脑血管疾病但属于事件高风险的人群,建议进行戒烟、健康饮食、放松情绪、降压、降脂、降糖、必要时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等综合管理,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总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也是不良预后的高危人群,疫情期间一定要遵照医嘱规律服药,稳定基础疾病,识别新冠肺炎及心脑血管疾病早期症状,必要时医院就诊,避免延误病情,影响预后。-专家
:
(文章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