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脏骤停一旦发生,呼吸心跳停止……
8秒后,将出现脑缺氧症状,
30秒后昏迷,
60秒脑细胞开始死亡,
6分钟全部死亡,
10分钟不可逆转的死亡,
为此医学上定义4分钟为抢救的“*金时间”。
医院心内科陈艺莉副主任医师建议:对于冠心病患者,建议家中常备一些急救的药物,像硝酸甘油、急效救心丹,一旦症状发生,可以把药物含在舌底,使冠脉舒张,让症状慢慢缓解下来。如果心绞痛超过20分钟,则医院,自己活动会增加耗氧量。而是建议在家平躺(不要坐),家人第一时间打,等急救医护人员上来,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除颤仪进行急救。而CPR心肺复苏和ACD电除颤是要求全民普及的。预防冠心病,应该怎么做?对于如何预防冠心病,陈艺莉表示,简单地说,就是要管住嘴迈开腿,规律生活,减少处于应激状态。忌暴饮暴食
如果吃得太多,为了消化食物,血液会向胃肠转移,供应心脏的血液也就相对减少,从而加重心肌缺血;如果吃得过于油腻,摄入脂肪太多,会促进血栓形成,引发心肌梗死;过量饮酒会引起大脑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并可诱发心律失常。
建议:每餐七分饱,清淡饮食,冠心病患者和中老年人别喝酒。
忌用力排便
用力排便时需要屏住气,腹压升高,血压迅速上升,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及恶性心律失常。而且血管压力增大、血流速度加快,容易把血管壁上的斑块冲刷下来,这些斑块会堵塞血管,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建议: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排便,排便时不要过于用力,大便不顺畅时,可用开塞露等辅助排便,平时也要适当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果蔬和粗粮。
忌长时间洗澡
洗澡时全身血管扩张,长时间待在密闭缺氧的环境里,容易引起大脑和心脏缺血。
建议: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洗澡水温应与体温相当,时间不宜过长,10~20分钟就可以,年纪较大或者行动不便的人最好在他人帮助下进行。
忌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会迫使心脏加倍工作,强烈的收缩舒张,造成血压突然升高,心率过快,心肌缺氧,甚至诱发心肌梗死。建议:做好热身运动,最好进行快走、慢跑等较温和的有氧运动,老年人和心脏不好者避免参加竞技性运动。若运动中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停下休息。
忌过度悲伤
悲伤情绪无法排解时,交感神经系统会分泌出大量激素,使心跳加速、动脉收缩,降低心脏泵血功能,继而引起如胸痛、气短和休克等症状。
建议:保持心态平和,不要过度悲观焦虑。
忌压力过大连续加班、长期压力过大,交感神经系统会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导致心脏负担过大,可能引发心脏病。建议:及时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连续熬夜加班,学会释放压力和放松身心。
忌情绪激动
看电视、打牌、下棋时常常久坐不动,若情绪突然激动,血压会一路飙升,心率增快,容易诱发心肌缺血。建议:大家看电视、打牌、下棋时间不要过长,适当起来活动一下,避免久坐不动和情绪激动。
忌早上起床太快
早晨起床,从“半休眠”状态苏醒过来,呼吸心跳加快,血流加速,这时,对心血管的考验比较大,容易出现心脏事件。且睡觉“打呼噜”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的一个表现,这个疾病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可导致夜间急性心肌缺血,严重时还会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建议:晨起时,在床上活动四肢后再缓慢坐起,然后过一会再起身下床。睡觉打呼噜严重的人应该进行检查和治疗,排除风险。
忌温差过大
气温骤变和低温时,容易加重心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生几率。一般来说,每年11月到来年3月是猝死的高峰期,但是夏季贪恋空调,室内外温差较大时,也容易引发心脏病。建议:冬天外出应做好保暖,夏季空调不要调得过低,尽量减少血压的波动。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这些也可能是心脏的“求救信号”:一侧的下嘴唇以及无名指发麻,呈阵发性,有时还会伴有大汗;牙痛,排出了牙齿本身的问题之外,最好到心内科看一下;头痛,尤其伴有胸闷的症状,活动时加剧,停下了休息就好一点;肚子痛,感觉就像吃了很多辣椒一样的“辣”痛,有时会伴有恶心呕吐;后背痛,从前胸痛到后背,呈放射状疼痛,伴有大汗时尤其要注意。“冠心病有十几个高危因素,包括男性、年龄大于45岁、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等。有30%的人从来没有胸闷胸痛,根本还没发现自己有冠心病就发生心梗,甚至猝死。所以,建议大家务必要每年体检。”冬季天气渐冷又进入心血管类疾病的高发季节对身边的人多一份关心有可能真能救人一命!来源:健康有约、健康广东
编辑:雪阳
觉得内容不错
请点分享、点赞与在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