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内科工作的医生,也被称为‘铅衣人’,因为很多介入手术和相关检查都是有辐射的,所以我们医生需要穿上厚厚的铅衣。但即便有防护,长时间工作下来,身体也难免受到损伤。而且很多心脑血管患者发病都很危急,需要我们医生争分夺秒从死神手里抢人。说实话这份工作确实不好干又辛苦,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医护人员坚守在一线?因为每次将濒临死亡的患者成功救回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为了这份幸福,我们愿意坚持!”这是从医近30年的中国科医院(医院)(以下简称市五院)心内科主任徐强坚守在临床一线的初心,也是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心声。
徐强(左)带着科室医生在查房。摄/马甜(华龙网记者)
创建国家胸痛中心,为胸痛患者打开生命通道;建立冠心病精准医疗中心,实现复杂冠脉介入治疗;联合剑桥医院创建心脏卓越中心,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翻开市五院心内科的成绩单,桩桩件件都记录着他们敬畏生命、守护健康的身影。正是凭借这样炙热的初心与对生命的敬畏,他们成长为南岸区及周边心脑血管患者最坚实可靠的生命健康守护者。
家门口享绿色通道胸痛中心门球时间缩短至1小时内
走进市五院急救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红色的“胸痛中心”几个大字,门诊大楼地上更是随处可见红色的引导线。你可千万别小瞧这条红线,要知道正是这条红色的标识线打通了急性胸痛患者的生命通道。就在最近,27岁的杨强(化名)就经历了这么一场生死营救。
正在紧急运送胸痛患者。摄/马甜(华龙网记者)
8月19日晚上,胸痛一周的杨强在爱人和朋友的陪伴下来到了市五院急诊科。本来还有些不情愿,谁知道刚检查完心电图、肌酶后,他就突然晕了过去,等醒来时已经在导管室抢救了。
“我真的第一次觉得自己离死亡那么近。可能是感觉到我的害怕,抢救过程中,医生还安慰我说,‘没事,小伙子你放心,我们这里技术很成熟,肯定能给你救回来!’而且抢救过程中,我一直听到有个声音特别镇定自若地在指挥,听着他的声音,我也有了信心!后来,我才知道我这个手术就做了三个多小时,而且当时我的血管基本上都是堵死的,真的是九死一生!”回忆起这段经历,杨强还一阵阵后怕。后来,在抢救成功,顺利转入心内科病房后,他才知道手术中那个给他信心的声音正来自心内科主任徐强和他的医护团队。
“这次经历真的让我对市五院的医护人员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对待患者也很细心温暖。医院,真的是捡到宝了!”对此,杨强很是感慨。
杨强的话也是无数受益胸痛患者的心声。要知道,在几年前,南岸区的胸痛中心建设还是一片空白,如果有急性胸痛患者,只能送往大坪、医院抢救。可在心内科,有这么一句话“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例,*金抢救时间是在发病后2小时内,这才能最大程度地挽救生命,恢复患者心肌功能。
医院胸痛中心。摄/马甜(华龙网记者)
在家门口为胸痛患者打通生命通道也成了市五院创建胸痛中心的初衷。据悉,自从年市五院成功创建国家胸痛中心以来,已建立了覆医院的立体网络,平均每年成功抢救急性胸痛患者百余例,患者的年龄更是从最年轻的27岁横跨到最年长的97岁。其中,年市五院胸痛中心的门球时间(医院大门到介入手术球囊扩张的时间,也就是开通闭塞血管所用时间)平均为53分钟,远低于国家标准(要求90分钟),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死亡率在1%以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97岁手术患者康复后和医护人员合影。院方供图冠心病治疗进入精准时代治疗更加安全高效
提起心脏支架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一般情况下,在血管发生了严重、急性堵塞,心脏供血严重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时,心脏支架成了不少冠心病患者的救命之选。但是心脏支架植入手术毕竟具有一定的风险,那患者到底需不需要放支架?在几毫米的血管里支架究竟放在哪里才能发挥最大效果?这也成了心脏支架手术中的一大难题。如今在市五院心内科,这些原来只能依靠医生经验解决的难题,随着冠心病精准治疗时代的到来也迎刃而解。
今年6月,56岁的患者张华(化名)就享受到了冠心病精准治疗带来的便利。原来,张华最初因为胸闷、胸痛来到医院就诊,经过冠脉造影检查后发现血管存在70%的狭窄,同时还伴有心脏缺血等问题,为此,医生便建议他尽快进行心脏支架手术。可张华却很排斥支架手术,于是又辗转来到了市五院心内科求助。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徐强借助冠心病精准治疗手段,通过血管功能学检测等技术再次对患者进行了检查,这才发现患者虽然存在血管狭窄的情况,但这却不是引起心脏缺血的主要原因,罪魁祸首竟是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明确了病因所在,自然没必要植入心脏支架。通过药物治疗后,一周后患者症状已得到改善,顺利出院了。
其实自年市五院心内科通过剑桥医学院UKeMED项目建立冠心病精准医疗中心以来,这样的案例并不在少数。就在今年8月,市五院心内科还成功完成了重庆市首例腔内超声指导下零射线房间隔穿刺+EnsitePrecision三维标测系统的房颤患者肺静脉单圈隔离手术,填补了重庆市内相关领域的空白。
徐强手术团队。院方供图据了解,该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没有手术切口,只需在腹股沟处穿刺股静脉,送入几个毫米粗的消融导管,对心脏电路进行改良,不留任何材料在心脏,手术更加安全、可靠,对阵发性房颤有90%以上成功率,对持续性房颤有80%以上成功率。而且,此次手术采用的是在ICE腔内超声指导下进行房间隔穿刺,实现了基本零射线进行房颤手术,也进一步简化了手术流程,提高了手术效率,最大程度地避免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术中也几乎不接受射线照射。
“要知道心脏外膜血管的直径只有几毫米,原来我们做介入手术只能依靠医生肉眼凭经验估算大致位置,但是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已经把超声探头做得比心脏血管还细,依靠血管内超声等技术,我们可以把检测血管内径精准到零点几毫米,这样也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手术误差,挽救患者生命!”在徐强看来,这正是冠心病精准治疗的意义所在。同时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高水平诊疗的需求日益增加,“更加精准、更少射线”的介入治疗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据悉,截至目前,心内科已成功完成数十例冠心病精准治疗。
背靠国科大联手剑桥打造重庆领先心血管专科
“数据显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人群约有3亿,其中高血压患者2.4亿,脑卒中患者超万,冠心病患者超万,心力衰竭患者约万。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已超过癌症,成为疾病死亡的头号杀手……”面对这么一串触目惊心的数据,如何更好地守护群众心脑血管健康,也是徐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科室获得的荣誉。摄/马甜(华龙网记者)
据悉,多年来,市五院心内科先后成为重庆市心脏介入特色专科、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和重庆市区域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在团队建设、医疗技术、科研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医院成为中国科学院医院,并在医院进行UKeMED项目合作,医院零距离沟通交流共建的平台后,对于未来学科建设,徐强也有了更多的“野心”。
科室培训。院方供图“心血管疾病仍是目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的第一大公共卫生问题,不过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各种新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建设、新型药物研发,也使为患者提供最佳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了现实可能性。未来,借助中国科学院大学及剑桥医学平台,我们科室将全力打造重庆市的心血管卓越中心,计划从学科建设、科研、医学人才联合培养、医疗技术转移、护理等领域与剑桥医学研医院全面展开深入合作,经过努力把心血管内科打造成国际知名,国内先进,重庆领先的心血管专科,为更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快速、精准、高效的治疗,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对此,徐强表示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