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生活当中,不少慢性疾病就像“温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觉中侵害身体,等到病症爆发的那一刻,往往就是致命的危险。尤其像心肌缺血这类疾病,由于其症状不明显,往往也会让其成为“沉默的杀手”。判断心脏不好,要问自己2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自己的心脏是否经常出现心绞痛?由于心肌依靠“工作细胞”执行收缩功能,依靠“自律细胞”来接收神经电讯号,以此调节心脏律动。因此,任何一部分的心肌细胞因为缺血而死亡的时候,都会导致神经电讯号紊乱,从而引发心绞痛。这种心绞痛的痛感大多数是闷痛,并不是像针刺或按压导致的疼痛。第二个问题:自己的心电图T波是否低平?如果在做心电图检查的时候,报告显示心电图T波呈现“低平”、“倒置”的形态的时候就要引起重视,尤其是本身存在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危险因素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不过,心电图T波出现改变,也不一定就是心肌缺血,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发病史和具体症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心脏不好的人,要重视这两个问题,谨防心肌缺血出现。那么,当不幸查出心肌缺血时,应该如何治疗呢?查出心肌缺血,应该“对症下药”如果是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出现心肌缺血时,可用β受体阻滞剂类降压药进行治疗;CCB类药物则常用于缓解由于心肌缺血出现的心绞痛症状;不过,出现心肌缺血的病症,关键在于改善心肌供血能力,硝酸酯类药物则在改善心肌供血上发挥着优异的作用。在治病上,西医重治疗,中医重调养!在中医上,对于心肌缺血性患者,日常又该如何调理身体呢?中医从4个方面调理心肌缺血中医认为,心肌缺血,换句话说便是心脏缺血气。在此类疾病的调理上,中医会分得更为仔细,具体而言可分4个方面来看:痰浊痹阻型心肌缺血的患者,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出现胸闷,严重时还会伴随出现胸痛和背部不适,如此一来,导致患者出现呼吸急促、窒息般的心肌缺血状态,时间一长,患者会出现间断性的咳嗽。针对于此,中医上常用陈皮、茯苓和半夏等中药材,进行化痰止咳、开胸益气。寒凝心脉型心肌缺血患者,表现为体内有寒气淤积,从而引发胸痛,并且伴随四肢发冷、面色苍白、经常冒冷汗等症状,在调理上,中医以除寒温经为原则,选取当归和肉桂等药材,再配以瓜蒌、薤白等振奋胸阳的药材。气阴两虚和心失所养型心肌缺血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胸痛,并且伴随头晕目眩、面色差的症状,这种类型的心肌缺血以劳累过度和休息不足为诱因,这些会加剧心肌缺血的症状。针对这种症状,中医上选用生地*、太子参等进行益气养阴。此外,心阳不振型心肌缺血患者,不仅会出现气短、乏力、胸痛的症状,患者还会出现指甲发青、面色发白的症状。这类患者需要补气助阳,*参、熟附子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心肌缺血可大可小,无论是哪种类型,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01.三个小方法,教你如何防“痔”
02.脾胃之病,必须调养治本才能根除
03.中老年人腰疼怎么办?身体自带三处腰痛奇穴
04.艾灸养生好在哪?很多人灸着灸着就不容易生病了
05.最新小儿推拿大全(动图),看看就会!家长人手一份
06.肺部养护:艾灸养肺穴,疏通肺气
07.认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促进基本公共卫生工作
08.眼部疾病筛查优惠活动进行中
09.认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促进基本公共卫生工作
目前+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