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大家:春节假期服用这些药物不要饮酒!
春节期间,聚在一起喝酒是必不可少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喝酒,尤其是正在服药的人需要特别注意,因为有些药物对酒精有明显的反应,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严重危害人体生命健康。
今天就来说说药物和酒精,希望对你有帮助!
药物和酒精引起的双硫仑样反应是什么?
双硫仑样反应又称戒断硫样反应,是服用某些药物(如头孢菌素)后饮用含酒精饮料(或接触酒精)引起的体内“乙醛蓄积”的毒性反应。
日常生活中,如果服用容易引起这种反应的药物、饮酒或接触乙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患者会出现以下症状:
1.面部潮红、心悸、胸闷、烦躁易怒、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幻觉、嗜睡等症状;
2.重度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血压降至60-70/30~40mmHg,伴有意识丧失、,心率增加、,心前区疼痛,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及部分病历ST-T改变等。
3.严重者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出现一组短暂意识障碍、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失语、肢体肌力下降、休克甚至死亡等临床综合征。
4.双硫仑样反应的严重程度与饮酒量成正比。喝白酒、啤酒、酒精饮料等反应比较严重。服药期间饮酒比停药后饮酒更严重。如果不能喝酒,反应会更严重。
以下药物与酒精一起使用是危险的,所以要提高警惕。
正常情况下,能引起双硫仑反应的药物有很多种,尤其是以下几种药物,与酒类、酒精饮料合用时容易引起这种反应,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一定要警惕。
1.头孢菌素类药物如头孢哌酮、头孢美唑、头孢米诺、laoxygen头孢克洛、头孢孟多、头孢曲松、头孢唑啉、benzcefazolin、头孢拉定、头孢克洛等。其中,头孢哌酮引起的双硫仑样反应是文献报道发病率最高的药物。
主要表现:胸闷、气短、、面部潮红、、头痛、恶心、、发绀、气短、、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幻觉、、恍惚,甚至过敏性休克。
2.硝基咪唑类药物
比如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其中甲硝唑是临床上使用最早的硝基咪唑类药物,由其引起的双硫仑样反应国内也有很多报道,在甲硝唑甚至阴道片的各种剂型中也有双硫仑样反应的报道。
主要表现:看不清东西、面部潮红、胸闷心悸、头痛、恶心呕吐等。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可能会有更严重的情况。
3.降糖药物
如胰岛素、二甲双胍、氯磺酰脲、甲苯磺丁脲、格列吡嗪、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其机制可能与酒精抑制糖异生和肝糖原分解而降低血糖有关。
主要表现:血糖下降过快,头晕、心悸、冷汗、眼睛里有星星、手抖、饥饿、心跳加快等低血糖反应,严重者可引起低血糖昏迷。
4.降压药
比如硝苯地平、硝酸甘油、维拉帕米、普萘洛尔等。其机制与酒精扩张血管,导致交感神经和血管运动中枢及心肌收缩力减弱有关。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黑暗、恶心、心悸、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
5.镇静催眠/抗过敏药物
如扑尔敏、苯巴比妥、水合氯醛、苯二氮卓类、乙胺嘧啶等。在乙醇的作用下,会以加速的速度被人体吸收,同时,它会减慢自身的代谢速度,从而使血液中药物成分的浓度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
主要表现:嗜睡、头晕、反应迟钝、意识不清、呼吸缓慢、血压下降、休克、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等。
6.扑热息痛
比如对乙酰氨基酚,各种复方感冒药等。作用原理目前尚不清楚,但不少学者发现酒精可增强对乙酰氨基酚的肝毒性。
主要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过度出汗、精神疲劳、精神混乱等等。
7.非甾体抗炎药
例如布洛芬、阿司匹林、塞来昔布等。这些药物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是目前世界上处方量非常大的药物之一。主要表现:胃痛、溃疡、出血甚至穿孔,可出现严重呕血。
8.治疗关节炎的药物
如西乐葆、萘普生、福他林等。与酒精混合后会引起溃疡、胃出血、肝损伤等副作用。
除上述药物外,还有一些药物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如酮康唑、氯霉素、别嘌醇、灰黄霉素、异烟肼、呋喃妥因、呋喃西林、华法林、呋喃丹汀等。但文献报道的病例很少。
为了防止这种反应的发生,我们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近年来,随着我国酒文化的日益普及,抗生素等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但是这种反应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例如从以下几个方面:
开展宣传教育,普及公众基础知识;加强全体人员对双硫仑样反应的认知,在使用可能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时,要求服药前3天内不得饮酒,服药后7天内禁止饮酒和食用含酒精的药物、食品。
加强医学教育中双硫仑样反应的知识。我是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