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都希望有一个好的身体,少生病,而那些极少患病的人,通常都有以下的共同点。
不愤怒、不生气
实际上,许多疾病都与愤怒相关,只要不愤怒,就不会得病。医院疼痛科主任王祥瑞说,在愤怒的时候,心脏的流量是平常的两倍,收缩能力会增强,心跳也会加快,血往心脏里灌,就会引起心律不齐、心肌缺血、胸闷、心慌。愤怒也是引起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
美国亚特兰大疾控中心的一份调查显示,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郝万山教授《不生气就不生病》说,90%的病症都与心理紧张相关。我们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能避免生病,避免大的疾病,减少疾病的发生,避免疾病的发生。因此,不要发脾气,也不要得病。这样做可能会很困难,但最好是在你的头脑中有一条线,可以随时提醒你自己。
提示:
许多东西,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都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所以,他必须要放下,必须要忘记。对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可以视而不见,总比事事斤斤计较要让人开心。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尽量减少愤怒,让自己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状态。
不过分悲伤
悲伤是一种很常见的情绪,但是如果太过悲伤的话,很有可能会让人生病,从而影响到身体的健康。
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学与人文研究院副院长、中医心病科主任陈丽云表示,当人们过度悲痛时,会出现心碎综合征,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碎”而亡。
心碎综合症又被称为“压力性心脏病”。心梗、左心功能障碍、猝死,通常是由于心理压力过大,导致心脏承受不住而发病。其症状有多种,严重程度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当病人情绪激动时,会出现头痛、眩晕、咽干舌燥、消化不良、肌肉无力、胸闷憋气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心肌坏死、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室颤、猝死等情况。
提示:
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和你的朋友聊聊天,或者做你喜欢的事情,来释放你的沮丧。
不晚睡
熬夜对身体的伤害究竟有多大?在年10月,3位美国科学家因其在生理时钟工作机制上所取得的成绩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诺贝尔奖的发现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的生活习惯总是和体内的“计时器”发生冲突,那么我们的健康风险就会增加。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关于熬夜而猝死的报道。解放军联勤保障总队九〇〇医院肿瘤内科主任欧阳学农说,由于熬夜会引起体内的内分泌激素失调,从而引起体内的细胞代谢异常,从而增加患癌症的危险。
医院急诊室的马帅表示,长时间的睡眠会引起人体的生理时钟失调,交感神经的过度亢进,会引起心率加快,从而引起室速、室颤,从而引起心脏骤停。
提示:
别熬夜了!别熬夜了!如果是被动的,可以通过改善睡眠的方式来改善睡眠质量,比如在睡觉的时候要保持光线充足、温度合适,另外,如果有足够的时间的话,每天要有15到30钟的休息。
别胡乱吃喝
“病从口入”,其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国人“乱吃”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晚饭吃宵夜、不按时吃饭、高油高盐、高脂肪、高盐食物等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年有万人因饮食不合理而导致的死亡。
一份年八月刊登于《胃肠病学》的研究报告,来自美国哈佛陈曾熙公共健康学院的营养学科学家,对至年期间27,多名民众进行了跟踪调查,并对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危险因素对消化系统肿瘤的“贡献”进行了分析。可以说,超过半数的5个因子都和饮食相关。
提示:
平时要注意多吃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脂肪的食物。维生素主要来源于新鲜蔬菜和蔬菜,而蔬菜和粗粮则是纤维素的主要来源。建议少吃红肉,如猪、牛、羊等,可以选择适量的白肉,如鸡、鱼等。
不使自己精疲力尽
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很快,有些人甚至可以连续工作好几天。但是,人的身体就像是一根弹簧,如果太过劳累,体力耗尽,那么,人体的抵抗力就会迅速降低。
彭国球说,从疲惫到生病,只需要五个步骤:轻微的疲惫→沉重→疲惫→疲惫→疲惫→生病→生病。
提示:
工作以外要注意劳逸结合,要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当你感到疲惫的时候,一定要马上休息。
坚持锻炼
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体质,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种疾病。《体育运动医学与科学》杂志年九月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锻炼不仅可以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还可以释放一种“秘密武器”,这种秘密武器可以延缓癌细胞的生长。锻炼后的肌肉细胞可以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为人体营造一种“抑癌环境”。
提示:
老人不能做剧烈的运动,可以选择散步、打太极拳等,就算是在小区里闲逛,也比呆在家里要好。
注重身体检查
有些人觉得定期的身体检查没有太大的意义,只是在某些特殊的病症需要进行检测。至于普通的检查,那就更“没什么用”了。这不是真的。一份刊登于医学顶尖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的报告显示,在过去60年中,对32个高品质的研究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因此,即便是定期的身体检查,也可以很好的及早诊断,许多人只是在身体有问题的时候,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