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阳康后,老人多走路好吗
TUhjnbcbe - 2025/6/27 19:41:00

年12月31日,这是旧年的最后一天,也是新年元旦假期的第一天。当天上午,医院的5位医生集体查房,查至94岁王爷爷处,得知他老人家将要“出门”——在护工小张陪同下,步行至杭钢南苑的银行网点取钱,陈跃主任一下子被“吓”着了,因为从本院出发至杭钢南苑、一个来回,至少也得米,这对中青年人来讲,绝对不是个“事”;但对王爷爷来讲,这绝对是个“事”,这是一次“冒险”......

Q1:事出有因,值得小题大做

王爷爷长期住医院病区。平时喜爱走路,经常绕着病区散步,一圈就是米,他能一口气走4圈。今年元月23日晚上,护工小张突然来唤,王爷爷自觉“脑部不对劲”。值班医生快步来到床边,只见王爷爷一边说“脑部感觉异样”,一边就发作性意识丧失、四肢抽搐,时间持续20秒。床边血压/mmHg,当时也无明显胸痛。

由于事发突然,初步感觉是“癫痫样发作”——急性脑卒中?王爷爷很快被送入CT室。就在做CT检查的10分钟内,患者又短暂意识丧失2次,伴四肢抽搐……最终被确诊为“阿-斯综合征”、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川度A-VB),在浙某院置入了永久型心脏起搏器。当时,鉴于王爷爷高龄和肾功能减退,权衡再三后“放弃”了“球囊扩张+支架植入”选项;返回本院后接受传统的“药物治疗”,也算“风平浪静”了一年。

Q2:发病原理,极其相似

基于上述“前科”,当王爷爷说要“步行”出远门,让医院医疗组“吓”得不轻,陈跃主任有意问小叶医生:我们为何这么在意王老“步行”出远门?见青年医生一时错愕,陈跃主任讲了另一个案例,这事关一位罹患“帕金森病”的患者。他笃信“生命在于运动”,晚餐后在学校的田径场上走路1-2圈。有一天傍晚,他走完2圈后,迈上一个15°的小阳坡,没想到这次头昏,站不稳,连退3步“刹”不住,一屁股坐在地上;由于“帕金森病"姿势调整慢,这位离休干部坐地后,接着又后脑着地,只听“咚”地一声闷响,旁人连搀扶都来不及,“悲剧”瞬间发生......

因颅内血肿,医院连夜开颅取血肿;至此脑功能严重受损,以“植物状态”又生存了两年,后撒手人寰,悲剧发生的奥秘就在于,双下肢的过度运动(走路)“分流”了脑部血供,使本已行走不稳的“帕金森病”老年患者脑供血更显不足,更易跌倒!

0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如今,原理极其相似的一幕,又有可能发生在王爷爷心脏的冠脉供血系统,即出现因“远行”而“盗血”(分流)——血液更多地流向双下肢,导致心肌缺血加重,再发“心梗”。前车之鉴不远,小叶医生听明白了;王爷爷也听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怎么解决取钱问题呢?护丁小张建议,王爷爷坐在轮椅车上,由她推到杭钢南苑……这办法可行,因无需“动腿”,也就没有了“心梗再发”之虞,大家都夸这办法好!

疫情期间,王爷爷刚刚“阳康”,不能“冒险”。此事看上去虽小,但细节决定成败。上述患有“帕金森病”的患者就是一个“反例”。俗话说:吃苦不记苦,一世苦。我们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这是发生在年最后一天的查房故事,但愿能为年开一个好头,祝愿广大的老人能远离新冠,新年安康!

1
查看完整版本: 阳康后,老人多走路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