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人们通常运动量减少、体重增加,原有慢性病患者还会出现血压升高、血糖不稳等情况,加上天气变化导致血管收缩等“诱因”,使冬季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
研究发现,猝死的人中有超过80%是心源性猝死。可见我们的心脏并不是我们所想的“内心强大”,在某些时刻反而更为脆弱,更容易发生猝死。
今天,快医君为大家总结了生活中主要的10个容易诱发心脏性猝死的高发情况,请大家一定要小心提防。
这10件事千万要小心提防
1.气温骤变
气温骤变或低温时,容易加重心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生几率。一般来说,每年11月到来年3月是猝死的高峰期,但是夏季贪恋空调,室内外温差较大时,也容易引发心脏病。
快医君建议:冬天外出应做好保暖,夏季空调不要调得过低,尽量减少血压的波动。
2.起床太快
在夜晚睡眠时,人体各个系统处于半休眠的状态,而早晨清醒后,身体的各个器官还没有完全苏醒,这时候猛地起床,可能对心脏、关节造成突然的负担,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呼吸、心跳加快,血压骤然上升等症状,这时容易出现心脏事件。
快医君建议:晨起时,在床上活动四肢后再缓慢坐起,然后再起身下床。
3.用力排便
当用力排便时,会引起腹压、血压升高,同时心率也会加快,这时候会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发生心肌急性缺血,甚至可引发心肌梗死。而且血管压力增大、血流速度加快,容易把血管壁上的斑块冲刷下来,这些斑块会堵塞血管,引发急性心梗甚至猝死。
快医君建议: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排便,排便时不要过于用力,大便不顺畅时,平时可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果蔬和粗粮,必要时可用开塞露等辅助排便。
4.长时间洗澡
洗澡时全身血管扩张,长时间待在密闭缺氧的环境里,容易引起大脑和心脏缺血。饭后最好不要马上洗澡。因为吃完饭后,大量血液聚集在胃部,其它器官处于相对缺血状态。另外,饥饿的时候也不要洗澡,血糖过低也容易发生晕厥等意外。
快医君建议:洗澡前后,喝杯热水,让身体保持温暖;洗澡时,提前15分钟开暖炉等温暖浴室;洗澡顺序:先洗手脚、冲身体、再洗头;洗澡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
5.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会迫使心脏超负荷运作,强烈的收缩舒张,造成血压突然升高,心率过快,心肌缺氧,甚至诱发心肌梗死。
快医君建议:运动前做好热身,最好进行快走、慢跑等较温和的有氧运动,老年人和心脏不好者避免参加竞技性运动。若运动中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停下来休息。
6.暴饮暴食
一项研究发现,每13例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就有1位在发病前曾经暴饮暴食,而且在暴饮暴食后的两个小时内,心肌梗死风险更高。
如果吃的太多,为了消化食物,血液会向胃肠转移,供应心脏的血液也就相对减少,从而加重心肌缺血;如果吃得过于油腻,摄入脂肪太多,会促进血栓形成,引发心肌梗死;过量饮酒会引起大脑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并可诱发心律失常。
快医君建议:每餐七分饱,清淡饮食,冠心病患者和中老年人最好戒烟限酒。
7.过度悲伤
悲伤情绪无法排解时,交感神经系统会分泌出大量激素,使心跳加速、动脉收缩,降低心脏泵血功能,继而引起如胸痛、气短和休克等症状。
快医君建议:保持心态平和,不过度悲观焦虑。如果遇到悲伤的事情,注意好好休息,调整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