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
大雪后,天气会变得更冷,常见的就是下雨、下雪。
在南方,下雨后,出现霜冻的可能也会增多;在北方,下雪时,雪会下得比较大,下雪范围也会增多。
大雪后,还有半个月左右就“进九”了,而这之前,人们受冷空气侵袭,可能会引发多种疾病,如感冒、心脑血管疾病等。
大雪后,想健康,保护好“三脏”,助你安稳过冬!
第一:保护好心脏
大雪后,天气会更寒冷,而这个阶段也是突发心脏病的高峰季节,如心肌梗死。
在冬季,心梗,是中老年人的重要“杀手”。人在受冷刺激后,由于血管收缩,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易诱发心绞痛。
保护好心脏,控制好血压、血脂水平,遵医嘱服用药物,避免突发心梗发生;同时,预防感冒、气管发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第二:保护好肾脏
大雪后,阴寒持续增加,天气也会阴冷晦暗,而肾属阳,冬应肾而养藏,这个阶段以补肾阳为主。
肾怕寒,会使肾阳虚,容易出现腿脚冰凉,腰膝酸软、浑身乏力等不适。中医认为“肾乃先天之本”,若肾阳虚,也会影响身体其他脏腑功能,或减少寿命。
保护好肾脏,应少吃咸,避免增加肾脏负担;同时,还可多吃些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黑桑葚等,以补养肾之元气。
第三:保护好肺脏
大雪后,很多人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主要是受寒邪入侵。中医认为,肺为“娇脏”,是很容易被外邪入侵的,同时“肺为华盖”,对其他脏腑有覆盖保护的作用。
“肺开窍于鼻,主皮毛”,当寒冷的空气通过鼻子、喉咙入侵时,会直达到肺脏,从而引起咳嗽、流鼻涕、嗓子疼痛等不适。
保护好肺脏,可适宜进行耐寒训练,记住,防寒一定要循序渐进;运动,最好选择上午9-11点之间锻炼,避开寒冷,有助于激发人体阳气。
大雪后,想健康,谨记:“一茶、二食、三保暖”!
“一茶”:红茶
中医认为,“冬饮红茶”。冬季天气转冷,寒邪容易入侵,而红茶,性温,富含蛋白质、糖及氧化聚合产物。冬季饮用,能生热暖腹、暖胃,养人体阳气,还可增强人体抗寒能力。
“二食”:1,黑芝麻
中医认为“黑入肾”,冬应肾,正好多补一些黑色食物,黑芝麻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同时对肝肾不足引起的头晕眼花、须发早白、四肢无力及精亏血虚等有帮助。
此外,黑芝麻含钙量比较高,同时也含较高的脂肪,吃黑芝麻时,应注意摄入量,每天一小勺就够了。
2,山药
《神农本草经》记载:山药“主健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
山药含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利于脾胃消化吸收,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此外,山药还含有黏液质等,对肺部、喉咙有润滑、滋润的作用。
“三保暖”:1,头部
保护好头部,出门戴好帽子、围巾等,头部着凉,否则容易寒气入侵,而寒气具有凝滞作用,易使脑部血管流动缓慢,容易使脑部缺血、缺氧,从而易诱发脑血管疾病。
2,脚部
大雪后,天气更冷,很容易从脚部侵入体内,伤害身体。
保护好脚部,或少出门,或睡觉前泡泡脚,泡脚时,适当刺激足底的穴位,有助于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
3,腰部
“腰乃肾之府”,若腰部着凉了,也会影响肾的阴阳。
保护好腰部,出门时,最好穿长款衣服,能将腰部遮住,此外,还可将手搓热,之后再搓腰部,有助于疏通经络、温肾壮腰。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