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发表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的研究,对~年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CHI)进行分析显示,从年到年,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多项指标总体得到了改善,但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仍较高。
记者了解到,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由5大维度数据构成:心血管疾病流行情况、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危险因素防控情况、疾病救治情况、公共卫生政策与服务能力,涉及52项指标,全面和科学地评估了中国31个省份的心血管健康水平,从而识别心血管疾病控制和预防的薄弱环节。
CHI的总分
范围为0~,评分越高,意味着心血管健康状况越好。31个省份中,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福建省、江苏省始终排在前5位。贵州省和西藏自治区始终排在后5位。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影响国人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众多,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三高”:血压高最常见的危害就是引起冠心病。血管里的斑块增大会造成心肌缺血。若冠状动脉内的斑块突然破裂,会导致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是导致冠心病以及冠心病恶化致死亡的最重要原因;糖尿病会使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引起全身各系统血管炎性改变。
吸烟:焦油和尼古丁会刺激血管发生痉挛性改变,进而使低密度脂蛋白更容易进入血管壁,引起冠状动脉或全身动脉粥样硬化。
饮食结构不合理:我国居民杂粮、薯类、果蔬、奶类、水产品、大豆类、坚果等食物摄入量偏低,热量摄入过多,会在体内沉积,导致内脏脂肪增加,给血管“添堵”,增加高血压等风险。
缺乏运动:不爱动的人,坏胆固醇和脂肪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厚厚的粥样硬化斑块。
腰围过粗:肥胖会损伤血管,尤其是腹型肥胖者,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增加29%,急性冠心病的风险增加30%,缺血性心脏病死亡风险增加32%。
睡眠不足:植物神经有昼夜消长的自然节律,如果睡眠不足,体内氧化应激水平会升高,新陈代谢的废物无法顺利排出,日积月累容易造成动脉管壁损伤。
抑郁症:抑郁症会影响全身的激素调节,进而影响心脏功能,造成心脏疾病恶化。
肾功能下降:肾功能下降后,尿毒素物质滞留在体内,会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损伤心肌细胞,进而影响心脏功能。
空气污染:大量研究证实,大气污染物浓度升高,与心血管病死亡及发病增加有显著关联。
专家给出建议
针对以上九大危险因素,专家给出如下建议:
中老年人要早睡早起,尽量不熬夜,让血管有足够的放松状态享受睡眠,特别要睡好子午觉。研究发现,如果睡眠时长少于6小时或者超过9小时,心脏病风险都会更高。人体的植物神经有昼夜消长的自然节律,如果睡眠不足,体内氧化应激水平会升高,新陈代谢的废物无法顺利排出,日积月累容易造成动脉管壁损伤。
建议每周坚持体育锻炼,提倡有氧运动,使全身血管也做做“体操”,保有弹性。“久坐族”要经常起身活动筋骨,利于血液循环。
想要血管健康,科学饮食也少不了。积极改善饮食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反之,热量摄入过多,会在体内沉积,导致内脏脂肪增加,给血管“添堵”,增加高血压等风险。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高危人群而言,应该坚持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特别是多摄入多种类深色水果和蔬菜,降低红肉摄入,日常饮食以植物蛋白为主,如豆类及豆制品是优质植物蛋白,同时也是优质膳食纤维来源,可以作为优选。专家建议,如果条件允许,建议每周至少吃两次鱼,少油炸多清蒸,有益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