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仁心仁术人难忘,如山如水情意真深切缅怀荣
TUhjnbcbe - 2023/8/29 19:28:00
                            

忠诚的中国共产**员,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医院心血管内科奠基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终身教授,上海市第七、第八届*协委员,上海市劳动模范,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儿科医学系内科教研室主任、心肌疾病研究室主任、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大内科行*主任、*支部书记,医院成人心血管科首任科主任荣烨之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年7月25日15时57分在医院逝世,享年88岁。消息传来,和荣教授共事多年的老同志们,深受他教诲提携而成长起来的学生晚辈们,无不感到震惊、痛心与哀伤!追思荣主任的往事历历在目,亲切的眼神、慈祥的笑容、清朗的声音、温暖的手臂,斯人长逝,音容笑貌宛在,每个人不禁泪眼模糊!

经历了颠沛流离、国破家毁、战乱不断的童年、青少年,看到了新中国到处百废待兴、生气勃勃的景象,学生时代的荣烨之就坚定了跟着中国共产*走的坚强的*治信念,他于年在学期间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国共青团前身),年加入中国共产*,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工作者。

年上海市人民*府在产业工人聚集、人口众多的榆林区(后调整并入杨浦区),医院,为这里的广大工人群众服务,这是解放后由上海市*府自己设计建造的医院,因此取名医院。当初医院地处一片荒地与乱坟岗,周围是大片农田,荣烨之放弃市中心工作岗位,坚决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当时地处偏僻的医院,参与创建医院建设及成人大内科筹建,并长期担任大内科*支部书记。年聘为成人大内科副主任,协助陆汉明主任工作。年,医院大内科开始分专业,荣烨之是心血管小组负责人,并担任成人内科教研室副主任,当时内科教研室主任是我国著名呼吸内科先驱朱尔梅教授。年后,荣烨之担任内科教研室主任,年聘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副教授。年聘为成人内科行*科主任,年获得第二医科大学优秀共产*员称号,同年被聘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并创建上海第二医学院心肌疾病研究室,是当时医学院16个直属研究室之一,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年获国务院突出贡献奖励。年荣烨之教授担任首任成人心血管内科行*主任,并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年荣烨之教授退出领导岗位,但仍然关心指导成人心血管内科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年被聘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终身教授。

荣烨之教授从医60余载,他爱岗敬业、言传身教、教书育人、著作等身,为我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治疗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工作勤奋,尊敬师长,团结同事;他处处以身作则,时刻维护*的形象与权威,敢于与错误思想言行作斗争;他爱护年青医务人员,不但培养他们的医学知识,更注重塑造年轻医务人员为人民服务的品德品行,科内外的年轻医务人员都尊称他为荣主任。

原医院成人心内科孙伟成教授回忆起了荣烨之教授:“荣主任给我最深切的印象就是他教会我如何为人处世,点点滴滴,都萦绕在我心中。记得我刚工作时年轻气盛,一次一个病人提出不合理要求不满足就胡搅蛮缠,我也针锋相对,于是就大声争吵起来了,荣主任闻讯赶来,他迅速平息了这场纷争,事后他语重心长告诫我,伟成啊,做医生一定要有耐心,要有理解人、做病人思想工作的能力,否则做不好医生的。此后我记住了荣主任的话,再也不会与病人发生无谓争吵。荣主任外文很好,发音标准,我们在他的带领之下也认真学习医学英语,无奈我发音不标准,因此,每天早班前,我都把英语单词写在黑板上,等荣主任来交班,带领我们读英语单词,一段时间几乎天天这样,荣主任每次都是非常耐心纠正我们发音错误,一遍一遍教会我们,从来没有显出不耐烦,让我深受感动。荣主任不仅是我医学上的老师,也是我的人生导师,他一言一行教会我如何做人做学问!”

原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医院急诊科主任蒋锦琪教授说起了在荣主任关怀下成长,他说“荣老师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但是为人谦和,尊重别人。每次病例讨论,他都能准确说出这种疾病的发病率、病理机制、如何鉴别,遇到不同意见,他耐心倾听,从不摆出专家前辈的架势来训斥人。他结合世界上心血管治疗发展趋势,提出了要发展床边心脏病学、介入心脏病学、分子心脏病学,就是提倡既要重视规范提高临床心脏病治疗水平,也要注意发展开拓新技术及基础实验研究,三者相辅相成。荣老师这个观点被证明是高瞻远瞩的战略指导!他对我也是关怀备至,我喜欢创新,喜欢做一些别人看不上的研究,每次受到别人嘲讽,荣主任总是给我鼓励,给我支持,我至今能感受他的宽广的胸怀、温暖的话语、殷切的期盼!”

原医院心内科行*副主任李月华教授回忆了荣烨之教授创建心肌疾病研究室的艰辛过程。她说:“我们第二医科大学心肌疾病研究室是荣老师一手创办的,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根本没有医学实验的条件与概念,荣老师年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做访问学者2年,他将2年中省吃俭用省下的生活经费,购买了全套心脏心肌细胞灌注仪器(Langendorff,一种专门做老鼠离体心脏灌注研究的设备,当时是最先进的心血管实验设备),以及离心机设备等,带回国作为科研启动的仪器,创立研究室,从属于内科研究室一部分,设置专门脱产研究人员,先后指导心内科专业研究生开展心肌细胞损伤防治,进行活体老鼠心脏功能研究,达到了同期国内先进水平。医院及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筹办了上海第二医学院心肌疾病研究室,并正式挂牌,地点位于新落成的内科大楼8楼,利用一间病房及走廊,放置各种实验装置,办公用房及实验室挤在一起,但已经是独立的心血管研究室,当时这块铜牌还是我和实验室老师一起拿回来的。开展了阿霉素心肌病防治,生脉散这个千年古方对损伤心肌、缺血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从离体动物模型,到自主实验室培养损伤心肌细胞,研究水平达到细胞、亚细胞水平,研究内容还扩展到中西结合临床治疗实践,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都是国内首创,并与香港科技大学联合出版《生脉散》英文版,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做出了杰出贡献。可以说没有荣主任,就没有心肌疾病研究室的光辉历史”。

据不完全统计,自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心肌疾病研究室成立,到年医院实验室大调整,心医院实验中心,一共17年历程中,总共培养了40多位研究生,他们都在此开始了自己的学术生涯,如今都在海内外医学科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17年间,荣烨之教授带领团队做出了艰辛努力,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阿霉素导致的心肌病的机制于年获上海科技进步二等奖,生脉散系列研究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生脉散抗脂质过氧化反应防治心肌损伤临床研究年上海中西医学科技贡献奖,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细胞分子水平的机理研究,年获卫生部科技三等奖,卫生部95攻关课题:柯萨基病*性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获年教育部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中西医结合病*性心肌炎诊断与治疗临床研究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荣烨之教授淡泊名利,对于年轻医务人员、人才梯队培养却是不遗余力,原医院心内科行*主任赵美华教授回忆到:“我曾经按照荣主任指示,收集数据,写了一篇关于生脉散的临床研究文章,写好之后送给荣主任审阅,按照一般规矩,我把作者一栏空着,荣主任看了之后问我,怎么作者一栏都是空白,我说,请荣主任决定谁是作者以及次序,荣主任却说,你写得就应该你写在第一作者,这是你的学术成果,今后对你晋升有用处,我当时听了非常感动,也觉得很温暖!”

原医院*委副书记张懋贞教授、原心内科行*主任吕宝经教授深切回忆了他们在荣烨之领导之下的工作经历,看到了医院心内科从筹建规划到起步发展,到如今全面壮大历程当时整个医院发展底子薄,但荣烨之教授审时度势,不等不靠,精心规划,逐步发展。年在其指导下,心血管专业医院、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系合作,开展首例心脏起搏器手术,植入国产单腔心脏起搏器,成为全国较早开展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单位之一。荣烨之教授领导筹建心脏监护室(CCU),在当时内西病区病房创建CCU,与设备科合作,将多道电生理检测仪改建为4通路简易心电监护,没有报警回顾功能,需护士时刻

1
查看完整版本: 仁心仁术人难忘,如山如水情意真深切缅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