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新华全媒头条职教支撑中国制造还要过几关
TUhjnbcbe - 2020/6/11 13:05:00

新华全媒头条:职教支撑“中国制造”还要过几关?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被认为像两台锅炉,前者烧的是柴火,后者烧的是精炭。


一方面是“中国制造”崛起和结构性用工荒亟须技能型人才;一方面却是职教学生升职难、收入低,学生只敢把职教当“备胎”。职业教育“说起来重要,选起来次要”的局面依然突出。


5月10日,中央领导同志启动了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高级别的顶层推动,旨在将职业教育支撑“中国制造”的战略地位落到实处。


中国制造,谁来制造?职业教育要发挥支撑作用,还要过几关?


“中国制造”崛起,职教需做“扛鼎之腕”


每天午夜零点,京港地铁十四号线钢轨探伤工陈宁都要和同事一起排查钢轨的安全隐患。“这就像给钢轨做‘B超’,每个信号声都不能掉以轻心。”陈宁说。


陈宁这样的技能型劳动者,正成为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中“最需要的人”。


统计显示,我国技能劳动者仅占就业人员的19%,高技能人才的数量不足5%。截至2011年底,中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达到2.25亿,而技能劳动者总量仅为1.19亿人,仅制造业高级技工缺口就达400余万人。


部分企业招工难已经不仅在春节后出现,而是从年头到年尾,“常年缺口在20%到30%。”杭州圣菲丹纺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陆文祥说。


发展职业教育的迫切性不言自明。5月10日,李克强总理对以“支撑中国制造,成就出彩人生”为主题的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作出批示:进一步培养形成高素质的劳动大*,进一步提高中国制造和服务的水平。


在国际上,不少发达经济体也在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改革。未来一个国家能否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不能简单地看毛入学率、高校毕业人数或是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而是看本国劳动力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程度。


中国制造崛起,中国的职业标准与劳动力流动不能趋于被动。“这是国家战略问题。”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下称“职成司”)巡视员王继平说。


职教“断头路”要变“立交桥”


北京市商业学校教师陈晶发现,想找一份好工作必须有本科学历。她用了17年时间从中专、委培、本科一直读到研究生。


“青春最好的17年都用在了这上面。”陈晶说,选择到职业学校就业,也是对职教学生缺乏上升通道的困境感同身受。


目前,职业教育基本是一条“断头路”,在职教体系内最高只能上到高职,极个别可以升本科的专业,升本比例也非常低。在崇尚高学历的大环境下,职业教育出现“就业火”与“招生冷”并存的状况。


然而,让职教学生不断升学,也并不是衡量职教改革成功的标志。


“我最担心的是职业教育又会走到学校、学科、学历、学位的传统路子上,好像是越高越好。”王继平说,“这个导向救不了职业教育。”


教育部职成司综合处处长刘宏杰指出,职业教育的上升通道应该是一座“立交桥”。


“立交桥的意义在于任何初始学历的学习者,都可以在学习和工作的不同阶段选择继续深造。”刘宏杰说,未来我国大部分职教学生的成长路径是在中职或高职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并在工作后根据职业和自身发展需求,选择接受学历或非学历继续教育。


做强职教,三大困局待解


困局一:在校生规模逐年攀升,经费占比却连年下降,低投入难保稳发展。


2012年,职业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经费的比例为12.10%,预算内经费占比为9.81%。以中职为例,与1997年相比,2012年中职在校生规模在各级各类学生总规模中占比从4.36%升至6.94%,但经费占比从12.67%降至6.9%,财*性经费占比从11.41%降至7.02%。


【1】【2】


何叶)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华全媒头条职教支撑中国制造还要过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