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小伙伴
金融是个容易“猝死”的行业吗?
最近好几个新闻,一个是做了投行18年的老保代猝死,朋友圈和各种群里很多人缅怀他。
再之前,传闻某三中一华有年轻人猝死,很多同学也是唏嘘感慨不已。
其实,类似的新闻和感慨,每年都要来上那么几回。
之前每年,都有券商研究所的研究总监、公募的基金经理猝死的新闻会刷爆朋友圈。
当然,不止金融行业,我本身是学法律的,身边从事律师行业的也众多。
大家经常开玩笑说:再这么干下去,我就要猝死了。
那到底何为猝死?
“猝死”指的是在1小时之内不明原因的突然死亡。
大部分猝死都跟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心源性猝死是最常见的原因。
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最常见的原因是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冠脉综合征)导致的猝死,占全部心源性猝死的90%以上。
根据之前媒体上看到的报告,我国心脏性猝死的发病率是42/10万,据此推算,每年约有54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平均每天人左右。
近年来在20—50岁的金融业人士身上频繁出现。
甚至有人说干这行是“一年买车,三年买房,五年买棺材”
在网上看到年的《中国金融人士健康白皮书》,其中提到肠胃病几乎成为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病,患者比例超过9成。
金融业人士通常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加上吸烟、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这是发生心梗的基础。
像每年,猝死率呼声最高的首选是投行。确实工作时长会比较长,伴随着长期出差,晚睡待命等,在项目特别忙的时候(比如说最近),熬夜是家常便饭。
二级市场也是如此,卖方的研究员基本就没啥淡季旺季之说。
拿基金经理来说,虽然是大家所羡慕的买方。但是也有很多大家无法理解的压力。
既要参与调研、做出业绩,排名压力、渠道路演的压力啊,现在甚至还要上阵直播表演才艺…
之前网上的报告,大部分金融行业的人一周都要工作超过60小时,甚至很多超过80小时。
而且,很多金融的工作,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长期脑力劳动强度大、生活不规律、缺少运动等,长期积累就有心脑血管病的问题。
很多数据,疾病频发,亚健康的前几大行业是金融、互联网、地产、快消、医药五个行业中,都是新兴行业或者高薪行业。
大环境也让每个人都疲于奔命。
每个人都不愿意掉队。
一天24小时中,去掉用于睡眠的6到7个小时,以及上下班通勤的3个小时,还剩下4个小时处理一日三餐以及家庭等问题。
像我也问过很多投行人,为何这么辛苦依然要坚持。
“没有人会一辈子想做投行,但是做投行为了未来能够更好的选择”
他们希望积累经验、人脉和金钱,从而能够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因为除外没有任何其他行业,可以如此迅速地积累全部这些资源。
咨询、互联网、地产很多岗位,其实都一样。
从其他的文章看到,其实如果真的算券商、基金猝死的占比,从人数除以从的从业人数,比例未必比公交车司机和出租车高很多。
因为猝死的原因主要是脑溢血、心脏病两类,其他疾病不会造成猝死,而这两类疾病和久坐缺乏运动有直接关系。
公交司机、出租车司机和券商研究员、基金经理有共同特征:久坐、缺乏运动。其中久坐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而这两个行业的猝死却很少成为新闻。
主要还是因为金融行业的光环、高压和工作强度,带来了话题性,一旦出现了问题,大家会更喜欢去传播这样的信息,放大焦虑。
猝死很可怕,但别觉得只是存在金融这样的行业里,每个人都需要警惕。
1
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
我还记得当年第一份实习的时候,有一位业界老前辈去世,我们部门的分管领导去参加葬礼。
后来回到办公室,整理桌子的时候,说看到了以前参加“私募教父”杨骏的葬礼的白花。
他感慨道,杨骏年少英才,29岁任君安证券总裁(后来合并国泰君安),四十多岁去世,一个时代的落幕。
(现在各种私募大佬很多都是原先君安证券出来的)
确实天纵奇才,但是有个问题是事必躬亲,当对任何问题都要求太高之后,很容易逼自己过度。
“这行认识很多年轻就去世的”,他继续道,“大多数都太过争强好胜,因为太过优秀,所以对自己要求太高”。
2
保持锻炼
这个是我在投行的领导,投行部门MD。
他对工作的态度,让我反正是非常佩服的。
据说他对工作认真到接近了投行的一个工作里程碑,就是“老婆闹离婚”。
但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下,可以看到他身材非常好,体格魁梧,肌肉很结实。
据他说,“每天晚上无论多晚回到酒店,我都会健身房去跑一个小时步。”
(咦,为毛我出差住的酒店,健身房十点就关了?是我住的星级不够?)
总之,健身和运动是真的有效。
3
饮食注意
见过很多人,吃饭时间不注意,也不忌口。
很多时候还抱怨都是工作害的。
对了,我第一个领导还说了,这些年参加过这么多人的葬礼,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
——不吃早餐。
当时是吓得我狠狠的多咬了一口手里的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