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脾胃不好的老年人和儿童来说,进食过多的粽子,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出现消化不良,引起胃痛、胃胀、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那么在端午节的时候,进食粽子有哪些讲究呢?
一、粽子在未熟时不能吃
看着可口的粽子就在眼皮底下,袅袅青烟,粽叶飘香,让人忍不住想“趁热吃”一把,殊不知,粽子是要在小火慢慢熬了之后才能真正的熟,而不熟的粽子不仅味道不佳,且极难消化,对人的胃产生极大的负荷作用。
二、吃粽子时不能太快或太多
每年都有一些因为吃粽子太快或太多而发生消化不良甚至有类似窒息事件,尤其是老人和小孩,由于消化能力较差的原因,极其容易因为吃得快或者多而使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家佳福食品公司提醒您,在吃粽子时,最好是一旁佐以茶,一边细嚼慢咽的品尝粽子,一边喝茶,这样有助于吞咽和消化,而且,每次少吃一点,由于粽子时的主要原材料是糯米,其极不易消化,建议可以吃迷你粽子。
三、不能吃储存已久的粽子
自制的粽子未经过真空处理,保质期是极其短暂的,如是天气炎热,最好及时吃掉,万一不行才存储在冰箱中,但最好在4天内吃完,且再次吃时一定要再次煮熟,要不会硬邦邦的,一点粽子的味道也没有了。当然,若是准备多存储些时日,可以选择真空包装的粽子,其的保值期一般是天。
四、以下3种人切忌吃粽子
1、心血管病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2、胃肠道病患者: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粽子中的糯米性温滞气,含植物纤维既多又长,吃多了会加重胃肠负担。患胃病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
3、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要加糖拌和,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昏迷、中*,抢救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所以,明祖食品提醒您以上人千万不可随性而吃,实在想吃了,尽量少吃。
粽子虽然美味,却不能多吃,那么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辅助缓解脾胃不适的症状呢?由于饮食不当导致的胃痛、胃部不适,中医通常采用消食导滞、和胃止痛的方式,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选用一些常见的食材,来达到辅助缓解不适症状的目的。所以在端午节时,脾胃不好的人群,可以试试下面的食疗方。白萝卜制作方法:白萝卜洗净,切片,加入冰糖适量。方解:白萝卜具有消食下气,化痰解渴的作用,可以用来缓解食积导致的胃胀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榨汁后加入冰糖调味,可以搭配粽子一起食用,来消除因糯米粘腻而导致的脾胃不适。如果是平素脾胃虚寒的人群,不喜饮用生萝卜汁的话,也可以将白萝卜和大米一起熬煮成粥,这样可以降低白萝卜偏凉的特性,更为养胃助消化。山楂麦芽茶制作方法:山楂10g、生麦芽10g,山楂洗净切片,与麦芽同放入杯中,倒入开水,加盖泡30分钟后,代茶饮用。方解:此药茶有消食化滞的作用,尤其适合因为进食肉粽子过多而导致的脾胃不适人群饮用。另外在这款药茶的基础上,可以再添加一些佛手15g、陈皮10g、乌梅5g、甘草7g。将这些药材同山楂和麦芽一同泡制成茶饮用,可以增强消食导滞、理气生津的作用,更为适合夏季饮用。这里要提醒的是,这款药材中山楂和乌梅的口感都较为酸涩,所以如果觉得口感不好的人群,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冰糖调味。除此之外,还有来源于《食疗本草学》的大山楂丸,其中用到了山楂、麦芽和神曲,这些都是消食导滞的常见药食同源的食材,其中山楂消肉食,且用量最多,麦芽和神曲主要消米面食积,用量相对较少,对于那些进食肉粽子过多导致食积的人群,大山楂丸尤其适合在难受的时候服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