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心肌桥的临床概要及影像学表现 [复制链接]

1#

心肌桥概述

在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位于心外膜下的脂肪组织中,但亦有的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被心肌纤维覆盖。致使心脏收缩时该段冠状动脉受到挤压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该段血管被称为壁冠状动脉,而覆盖在其表面的心肌纤维束称为心肌桥。

病理

产生的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胚胎期血管发育位置异常有关,是一种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

流行病学

心肌桥可单发亦可多发,最常累及前降支,并以前降支中段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种人及黑种人的出现率高。

冠状动脉CTA表现

影像学分型

心肌桥与心肌缺血的关系

(1)心肌桥内血管收缩期受压导致管腔狭窄,持续至舒张中-晚期;

(2)肌桥近段冠状动脉继发粥样硬化。

心肌桥与动脉硬化的关系

肌桥近段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心肌桥段及肌桥远段血管,且心肌桥的压迫程度较严重的患者,心肌桥近段动脉硬化的发生率较高。

其机制可能是由于心肌桥对冠状动脉的压迫作用,远段血管收缩期血流处于低压状态而不易发生粥样硬化,而心肌桥使壁冠状动脉反复受压和扭曲,血流对肌桥近端的冠状动脉冲击作用加强,形成血液漩流,导致内皮受损,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和冠状动脉痉挛。

心肌桥是否引起心肌缺血及临床症状与心肌桥收缩期压迫的严重程度有关。

治疗

主要取决于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者无需治疗。

有症状患者采用药物、介入及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等。

对于药物治疗无明显改善的患者可采用介入或手术治疗。方法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旁路移植以及心肌桥松解术。

心肌桥患者行支架置入术后近期效果尚可,但可能伴有心肌桥穿孔的危险,远期有支架再狭窄或再闭塞发生的可能,故应慎用。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及心肌桥松解术手术创伤大,术后形成的瘢痕可能再次加重心肌桥的狭窄,有诱发室壁瘤的危险。

end

图片来源:张主任

参考文献:

张萍,*群,李永健,张虹.心肌桥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18(0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