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暑时节,省立三院中医专家教您这样养生 [复制链接]

1#

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

大暑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节气,在每年的阳历7月22日至24日,太阳到达黄经°,表示天气酷热,最炎热时期到来。这时气温最高,雷阵雨较多,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

大暑时节,省立三院中医科王勇主任教您这样养生: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药粥滋补身体

由于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正确的饮食可以帮助人体抵御暑湿的侵袭,多吃一些冬瓜、薏米、茯苓、山药等食物,最好以这些食材熬粥或煮汤。如果已经感觉到头晕了,也可以用芳香型植物来缓解头晕。比如: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等用来煮汤或熬粥。

食家禽肉气血双补

冬补三九,夏补三伏。家禽肉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蛋白质也属于优质蛋白,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祛风解毒的功效,可气血双补,还有安神的作用,特别适合脑力劳动者、神经衰弱者进补。

吃姜暖胃增食欲

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天虽热,但阳气在表,阴气在里,内脏反而是冷的,容易腹泻,所以要吃暖胃的姜。姜具有增进食欲、祛风散寒、解毒杀菌的功效。如果在吃饭时食用几片生姜,会增进食欲;生姜对胃痛亦有缓解或止痛作用。清晨之时,人的胃气有待升发,吃点姜可以健脾温胃,鼓舞阳气升腾。

适宜“慢”运动

由于大暑前后,温度相对较高,加之南方的天气往往闷热、潮湿,人体感觉不舒服,即使大汗淋漓也解不了困热,反而更容易中暑。因此,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在闷热天气下的过度劳动,尽量少出门、少活动。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尽量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散步等强度适中的运动。

“情绪中暑”不可忽视

持续高温天气,不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会对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出现“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人们的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情绪障碍会使他们心肌缺血、心率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会引发猝死。因此,应保持乐观情绪,戒躁戒怒;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冷处理;规律睡眠,戒烟戒酒。

天气炎热,

省立三院提醒大家要预防中暑哦!

高温中暑是在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中,从事重体力劳动,发生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症候群。

省立三院中医科王勇主任温馨提示:预防中暑最重要的就是改善小气候环境,通过凉棚、水幕隔热,通过自然和机械通风环境降温,对于高温作业者应进行合理的营养补给,防暑降温的饮料和药品也是必备的。

专家介绍

王勇,年8月出生,山东成武人,中共党员,中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年7月,博士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专业。年7月至年6月,医院中医科工作,历任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年7月,任省立三院中医科主任。

擅长:风湿疼痛类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痛风、产后风湿、银屑病、关节炎等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以及呼吸、消化、肾内、小儿多动症、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妇科月经病等的中医诊疗。

发表论文18篇,编写著作10部,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掌握发明专利1项,医院十佳青年,获济南军区中医药大比武第一名。任山东省疼痛医学会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济南军区中医专业委员会秘书等兼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