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生心梗后为什么要吃抗血小板药物 [复制链接]

1#

大家好!我是心血管徐医生,传播正确的科普知识,为您的心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抗血小板药物是冠心病患者常用的治疗药物,为什么要服用这些药物呢?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为什么。

冠脉血栓形成是急性心梗发生的关键环节,冠脉血栓可导致血管完全闭塞或严重狭窄,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诱发急性心梗,而血小板的活化是冠脉血栓形成的关键环节。

在生理情况下,人体血管破损时,血小板活化、聚集形成血栓堵住血管破口进而止血;但在病理情况下,血小板异常的活化、聚集,形成血栓堵塞正常的血管,是造成心脑血管事件的罪魁祸手,这个时候应对血小板的活化进行抑制,即所谓的抗血小板治疗,从而预防血栓事件的再次发生。

研究发现,心梗发生期间血小板处于一种高度活化的状态,因此一旦确诊为心梗,抗血小板药物应立即启用。

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抑制血栓形成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心梗的目的。临床上常用抗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

值得注意的是,通常急性心梗患者在启用抗板治疗时,首剂通常需要使用负荷剂量,所谓负荷剂量就是首剂服用大剂量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首剂负荷为mg,以后每日mg;氯吡格雷首剂负为荷-mg,以后每日75mg;替格瑞洛首剂负荷mg,以后90mg,每日2次。

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徐红新医生!坐诊地点及时间:每周一上午、周五下医院首义院区坐诊!如果大家觉得有帮助,请转发给你的家人和亲朋好友,帮助到更多的人。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内容就到这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