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寒冷真的会增加心梗、脑梗的风险吗?该如何预防呢?
小编为大家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困惑,寒冷真的会增加心梗、脑梗的风险吗?该如何预防呢?下面跟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编可以先告诉大家,寒冷真的会增加心梗、脑梗的风险!
据研究显示,气温每降低10度,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便提高7%。
我国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冬季脑梗塞患者死亡人数比夏天高41%,寒冷是主要原因。高血压是心梗、脑梗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血压波动又是急性心梗和急性脑梗发作的主要诱因。
这是因为:寒冷刺激会引起血管的强烈收缩,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出血、血栓形成;寒冷会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荷,加重缺血;寒冷会导致血流的缓慢、瘀滞,凝血系统活化,高凝;寒冷还会造成机体抵抗力降低,增加感染机会,而感染也是心血管病急性事件的诱因。
先看心脏。
寒冷时,人体为了保持体温需要产热增加,代谢就要加强,全身的工作量都要增加。因此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心率加快,心脏的工作量增加,负荷加大。
寒冷会引起血管收缩。外周动脉的强烈收缩会引起血压的增高,也增加心脏射血的负荷,心脏做功增加,耗氧增加,需要供血增加。如果原有冠心病,供血不能相应增加,就会出现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的强烈收缩(痉挛),会引起管腔的严重狭窄甚至闭塞,造成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痉挛持续,心肌就会由于持续缺血而发生梗死。
冠状动脉痉挛,还会导致血管壁上的不稳定斑块破裂,破裂的斑块出血形成血栓,会堵塞冠状动脉,同样引起心肌缺血、梗死。
交感神经的兴奋会导致心肌生物电的不稳定,容易发生心律失常。
寒冷的情况下血管收缩,血流缓慢,瘀滞,导致血液中的凝血物质激活,血小板活化,也容易形成血栓。
因此,寒冷的天气容易发生心肌梗死,尤其突然的寒冷刺激,更容易导致突发事件。
脑血管病也是同样的机制。全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脑血管痉挛,脑供血不足,脑缺血发作
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容易导致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斑块内容物脱落,这些都可以阻塞脑血管,使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脑梗死。
如何预防?
很重要的是要做好防寒保暖。心血管病人在接触各种寒冷刺激时都要注意(包括冷饮、接触冷水等),尽量避免。从温暖环境进入寒冷环境时尤其要注意保暖,最好有个过渡、适应,比如在走廊停留一下。做好保暖是全方位的,包括头、颈、手、足和呼吸道。要尽量避免在寒冷环境下停留时间过长。
所以小编在这里告诉大家,要让家里的老人注意保暖,不论是什么季节,尤其是冬季,为了老人的身体为好。